紅果壓枝“參”意濃
參農在撫松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里采摘參籽。 (本欄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初秋時節,長白山色彩斑斕,撫松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智能溫室內,累累紅果壓彎人參枝頭,宛如串串喜慶的中國結。近日,當地參農們齊聚一堂,見證了這場傳統農業的智能升級——物聯網大屏實時跳動的生長參數、平板電腦上清晰可見的種苗基因圖譜,以及自動調節的智能噴霧系統,共同勾勒出吉林參業種業革命的生動圖景。
種源守護
從瀕危到新生
人參作為資源型產業,具有其特殊性。種業是產業的基礎,人參種質的優劣對人參的產量和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伴隨著人參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優質人參種子、種苗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推進人參種業發展迫在眉睫。
自長白山野生人參載入《中國植物紅皮書》已逾30載,這個稀有的物種,如今在撫松種質庫獲得數字化重生。“液氮保存技術將種質活力延長至20年以上?!敝袊r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藥用植物育種與利用團隊首席科學家張浩介紹,“這些沉睡的‘基因銀行’,正是培育優質品種的核心密碼。”
位于吉林市昌邑區左家鎮的特產所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圃有一個“寶庫”——北方藥用植物種質庫,存有100余種中藥材的種質資源,其中,野生、人工培育、地方品種等人參種子樣本5000余份,為人參種質資源保護和優良品種培育打下了堅實基礎。自1998年以來,特產所選育出豐產優質的人參新品種5個,其中吉林黃果人參是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人參品種。藥用植物育種與利用團隊采用全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培育出高皂苷、加工專用等優良人參品系6個。
人參產業發展,種子是基礎,是產業發展的“芯片”。作為人參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撫松縣在種源建設上成果顯著:累計收集保藏各類人參種質資源200余份,培育6個人參優質品種,審定2個西洋參品種,“福星燕”“福岐龍”“福星牛”“福星鷹”“福星球”5個品種獲得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權證書。
智慧參田
傳統與科技共舞
撫松縣加快推進人參制種基地建設和長白山人參種質資源保藏工作。2022年,撫松縣被認定為第三批國家級區域性中草藥良種繁育基地。
撫松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人參種業發展核心區,重點建設人參種業科創服務中心、人參種質資源保護中心、人參種子種苗質量檢測中心和智慧人參種業平臺等“三中心一平臺”。通過建立標準化種子基因庫和種質資源圃,開展人參種源質量安全追溯;建設院士專家實驗室、工作站和實驗基地,引進專家團隊攻克人參產業技術難題;加快AI、IoT、5G等技術和智慧裝備在人參種業領域的應用,建設人參種業大數據平臺,形成集產業園管理服務及種子科研、培育、展示、智慧控制于一體的人參種業綜合中心,實現產業園數字化管理、信息化監測和全程化質量追溯。
近日,記者與撫松縣周邊鄉鎮的種植戶們共同來到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在這片孕育珍品的土地上,見證了人參種子采集的全過程。這里并非傳統印象中的田間地頭,而是融合了現代化設施與數字化管理的種植示范基地。新式的聯動智能調光避雨棚和智能設施溫棚整齊排列,智能檢測設備可以實時監測生長數據,智能自動噴霧系統能精準調控濕度,智能水肥一體化設施按需供給養分——科技的賦能讓人參種植走向精準化、標準化。
工作人員詳細講解了采集人參種子的最佳時期與科學方法,讓種植戶們直觀感受到種源優勢、科技賦能與標準化種植的緊密關聯。從優質種源的培育保護,到數字化設施的精準管理,再到標準化體系覆蓋的全鏈條規范,每一環都在為人參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
三產融合
紅果里的經濟學
走進萬良人參特色小鎮,空氣中飄著陣陣參香。
撫松縣積極拓展種業產業鏈條,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豐富數字種業基地和文旅休閑基地建設內容,深度挖掘種業生態價值、休閑價值、文化價值,完善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促進人參種業產業鏈各環節緊密結合。
撫松縣擁有1700多年采挖野山參史,460年栽參史,人參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系與產業生態。撫松縣強化對人參文化產品的開發,拓展種業與多產業融合發展,圍繞人參開花、結果、品嘗等環節,引導和鼓勵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發展人參文化旅游、康養度假、科普研學等項目。
探索“種業+社會化服務”“種業+休閑旅游業”“種業+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構建“人參種子+人參產品+人參文化”三位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樣板,實現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提升人參種業的整體效益。
撫松縣創新推出參籽還山生態工程,將30%的收獲種子回饋山林,既保護野生資源又促進生態旅游。依托紅果人參觀賞季開發的研學路線,已吸引5萬余名游客體驗。
當傳統農耕智慧遇見現代生物技術,這顆長白山孕育的“紅寶石”,正迸發出照亮鄉村振興的璀璨光芒。
新聞鏈接: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目前,我國已育成產量高、品質好、適應性強的優良人參品種26個:吉參1號、吉林黃果參、寶泉山人參、福星1號、集美等。這些人參優良新品種及人參、西洋參的雜交一代植株等資源豐富了我國人參種質資源的寶庫。豐富的種質資源包含各種可利用的優良基因,為人參新品種選育、改良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記者手記:
站在撫松縣智能調光避雨棚下,看著傳感器屏幕上跳動的土壤墑情數據,指尖觸摸到人參種子飽滿的質地,記者突然理解了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深層意義:這里不僅是種質資源的基因庫,更是傳統農耕文明與數字時代對話的實驗室。人參產業振興的密碼,或許就藏在這顆種子身上——它既需要實驗室的精密培育,也離不開山林雨露的滋養;既要擁抱數字化的未來,更要守護千年的文化根脈。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