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發力做好“土特產富”文章
“八八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提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其中“發揮山海資源優勢”“推動城鄉協調發展”等戰略思想,為溫州做好“土特產富”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溫州擁有茶山楊梅、平陽黃湯、瑞安甘蔗、蒼南四季柚、泰順獼猴桃、永嘉烏牛早等眾多特色農產品資源,這些承載著地理標志與文化記憶的產品,既是農村經濟的“活化石”,更是鄉村振興的“富礦”。
溫州如何做好“土特產富”這篇大文章?關鍵在于深刻把握“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戰略思想的核心要義,立足“土”的資源稟賦,深挖“特”的產業價值,延伸“產”的鏈條效益,通過標準化生產、文化賦能、科技支撐、利益共享等系統性舉措,讓“土特產”從舌尖美味升級為文化載體,從時令鮮品轉變為四季商品,從區域特產成長為國際品牌,真正實現“土資源”向“共富資本”的價值躍升。
立足山海資源 夯實“土”的根基
一是發揮生態優勢,溫州山海資源豐富,擁有獨特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為特色農產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應充分發揮溫州生態資源優勢,根據“八八戰略”中“創建生態省”的要求,重點推進“三品一標”認證體系建設。建議在平陽黃湯茶產區全面推行有機種植標準;在永嘉烏牛早茶產區建立數字化溯源系統,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從茶園到茶杯的全過程監管;在泰順獼猴桃產區推廣“林果套種”模式,既保持生態平衡又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統籌山海協作,落實“八八戰略”中“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的要求,可加快構建“山區種植+沿海加工+城市銷售”的產業協作新格局。文成高山蔬菜與龍灣食品加工企業合作,開發速凍蔬菜、脫水蔬菜等產品,可極大提升產品附加值;泰順獼猴桃與甌海生物科技企業合作,開發果酒、酵素等深加工產品,延長產業鏈條;蒼南四季柚與溫州醫科大學合作,研發柚皮苷提取技術,進軍醫藥保健領域。同時,在沿海地區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為山區農產品提供就近加工服務。
突出特色優勢 做足“特”的文章
一是強化科技支撐,踐行“八八戰略”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要求,建議整合溫州高校科研資源,在溫州科技城設立特色農產品研發中心,下設楊梅研究所、黃湯茶研究院等專業機構。重點突破技術瓶頸問題,如針對茶山楊梅保鮮期短的問題,研發氣調保鮮技術,將保鮮期延長并配套建設產地預冷庫;針對瑞安陶山甘蔗,開發低溫榨汁技術,保留更多營養成分,研制功能性甘蔗飲品;針對平陽黃湯茶,優化“九烘九燜”傳統工藝,研制自動化加工設備,既保持傳統風味又提高生產效率。二是深挖文化內涵,梳理溫州農耕文化元素,將溫州土特產品與農耕文化進行整合,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品牌形象。如“甌越鮮風”區域公用品牌可融入更多農耕文化元素,通過統一的品牌標識、包裝和宣傳語,傳遞溫州農耕文化的獨特魅力。探索將平陽黃湯茶融入“南雁蕩山”文化元素,開發“詩畫雁蕩”系列茶禮;永嘉麥餅結合“永嘉學派”文化,打造“耕讀傳家”主題伴手禮,在楠溪江景區設立體驗工坊;泰順獼猴桃結合廊橋文化,推出“廊橋情緣”禮盒,配套開發獼猴桃宴等特色餐飲。
延伸產業鏈條 做強“產”的動能
一是發展精深加工,“八八戰略”明確提出要“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塊狀特色產業優勢,強調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實現從制造到創造的轉變”。結合“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價值導向,可率先打造三大加工產業集群,如甌柑深加工集群,開發果膠提取技術,用于醫藥、化妝品領域;楊梅加工集群,建設楊梅酒莊,開發楊梅白蘭地、楊梅酵素等高附加值產品,規劃建設標準化加工廠;高山蔬菜加工集群,發展凍干技術,保留充足的營養成分,建設凍干蔬菜生產線,同時,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與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高校合作,共建農產品加工實驗室,最大程度轉化科技成果。
二是培育新業態,推動土特產+融合發展新模式,“土特產+旅游”,打造茶山楊梅采摘節、平陽黃湯茶文化體驗游等若干精品線路,建設休閑農業示范園;“土特產+電商”,建設“甌越鮮風”直播基地,培育“村播”帶頭人,架起農民觸網上線、產品出村進城的橋梁。“土特產+康養”,開發泰順獼猴桃酵素浴、永嘉烏牛早茶療等養生項目,建設多維度康養基地。
健全利益聯結 實現“富”的目標
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溫州做好“土特產富”文章,要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僑鄉資源+山海生態”的獨特優勢,真正實現土特產從“田間地頭”到“市場端頭”的價值躍升。一是創新多元合作模式,依托本地農業龍頭企業,推廣“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的創新模式。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確保農戶獲得穩定收益的同時,還能分享產業增值紅利;發揮村級組織優勢,由村集體牽頭成立產業聯盟,通過統一品牌、標準和銷售,實現規模效應,讓農戶獲得更高收益;利用本地人才資源優勢,鼓勵鄉村能人返鄉創業,設立專項扶持資金,為返鄉創業者提供政策支持。二是構建全方位增收體系,推廣“訂單農業+價格保險”模式,通過政府補貼保費等方式,為農戶提供收入保障;建設共享加工車間,讓農戶參與農產品加工環節,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發展農村電商,培訓農民主播,幫助農戶拓展銷售渠道,增加收入來源:建立區域品牌共享機制,讓農戶參與品牌建設,分享品牌溢價收益。
作者單位: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平陽分校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