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號”地理標志助力產業向新突破
在新民市新農村鎮道路兩側的山坡丘陵上,紅彤彤的新農寒富蘋果掛滿枝頭。
新農村鎮種植寒富蘋果已有20余年時間,當地人的方方面面都與新農寒富蘋果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建設緊密相連。近日,記者走進新農村鎮,第一視角了解示范區建設賦能新農寒富蘋果產業的發展。
地理標志產品品牌效應持續釋放
果農孟繁洲的果園種植寒富蘋果樹9000棵,他摘下一個個大飽滿的蘋果笑著說:“今年陽光、雨水條件都很好,蘋果長勢良好,產量有望提升三成。再有半個多月就可以采摘了。”
占地150畝的新農村鎮“黨建+產業+鄉村振興”雞心果項目基地內,9600余棵果樹正值盛果期,密密麻麻的果實如繁星掩映在綠葉中。駐靠山屯村第一書記王嵩告訴記者,專業化管理加風調雨順,今年這片果園的產量有望達到100噸,是去年產量的3倍。
在新農村鎮黨委書記胡靜坤的眼中,新農寒富蘋果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更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地理標志產品新農寒富蘋果》地方標準中,對蘋果等級、糖度、酸度等都制定了嚴格標準。只有通過近乎嚴苛的全鏈條質量管理控制體系認證的,產自新農村鎮這一帶沙質土壤帶的蘋果,才能貼上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
在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加持下,新農寒富蘋果特級果收購價從2018年的每斤1元,提升至2024年的每斤4元,果園畝均收益突破6000元,全鎮脫貧戶182人通過參與果園分紅實現穩定增收。胡靜坤說:“目前全鎮有5家合作社獲得授權,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品牌效應持續釋放中,每斤蘋果售價高出普通品種1至2元。”
延長產業鏈走特色產業發展道路
新農寒富蘋果遠近聞名,不但獲得“綠色食品”“有機產品”等認證,更是連續四年蟬聯“后稷獎”“后稷特別獎”。 ,“國字號”地理標志助力產業向新突破)新農村鎮贏得了“中國寒富蘋果之鄉”的美譽。
穿過靠山屯新村小區,就到達了沈陽市新濃香生態果業有限公司。企業引進了全自動削皮機、去核機、分瓣機、漂洗機等成套設備,只待蘋果、雞心果等大量上市,就可以開足馬力加工果干產品。駐黃家嶺村第一書記唐海波是企業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果業公司由三個村集體聯建,全年加工量有望超過20萬噸。
果業公司的誕生,離不開壯大村集體經濟專項資金的注入,讓地域相鄰、產業相近的行政村形成抱團發展的局面。新農村鎮因勢利導,設立了果業產業聯合黨委,延長寒富蘋果產業鏈,提升寒富蘋果的附加值,打造了產業新增長點。
“我們推廣的‘寒富蘋果+雞心果’間種模式,讓寒富蘋果坐果率提升30%。加工端成立了果干和果酒加工企業,大大提升寒富蘋果附加值。在銷售端,通過冷庫貯藏大幅延長蘋果銷售期,冬季銷售價格比旺季高出50%;電商平臺年銷售額突破300萬元;蘋果采摘節使果園變景區,2024年接待游客2萬人次以上。”對于新農寒富蘋果產業發展的相關情況,胡靜坤信手拈來。
助力經濟發展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積極打造新農寒富蘋果品牌、產業,創建示范區,新農村鎮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著巨大變化。
對于靠山屯村的老年人來說,新農村惠民食堂是他們每天都要“打卡”的地方。在這里,70歲至80歲的老人每餐只需花費2元,8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
惠民食堂內,愛心捐贈光榮榜引人注目。王嵩對惠民食堂的運行了如指掌,他說:“在村集體的支持下,惠民食堂省去房租、水電等費用支出,很多設備和食材都是大家自發捐贈的,服務人員都是志愿者。有時食堂門前擺放著各種蔬菜、米面油等,我們都不知道是誰捐助的。”
王嵩介紹,隨著蘋果產業發展和村民收入的提高,靠山屯村人的精神風貌更加樂觀向上,從2020年至今一直保有“全國文明村”的榮譽稱號。
新農寒富蘋果產業發展和示范區建設,為新農村鎮發展注入強大動能,令新農村鎮底氣十足、欣欣向榮,這是所有新農村鎮人的共識。現如今,他們正在示范區框架內,不斷豐富著地理標志產品的內涵,讓示范區建設惠及民生的各個方面。
胡靜坤介紹,新農村鎮制定并推行“一帶四區”發展規劃,提升寒富蘋果種植水平,壯大寒富蘋果產業鏈。同時,一手抓“黨建+產業”,一手抓產業和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區建設顯露出勃勃生機。“創建示范區,會讓新農村鎮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走上興產富農強集體的康莊大道。”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