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虞:“三鏈”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從傳統農戶“單打獨斗”,到黨建引領“抱團振興”;從“靠天吃飯”的困境,到智慧大棚結出“數字果實”;從時令鮮果短暫暢銷,到全年無休的產業鏈增值……浙江紹興上虞區以黨建為引領,系統推進黨建鏈、科技鏈、產業鏈“三鏈”深入融合,繪出黨建強、產業興、百姓富的新圖景。
秋風送爽,獼猴桃飄香。在上虞區章鎮鎮,山明水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東明看著最后一批獼猴桃被裝上冷鏈車,終于松了一口氣,“今年不僅全部賣完,價格也很不錯。”而幾年前,他還為銷路發愁。轉機來自黨組織的力量。2021年,在章鎮鎮黨委推動下,何東明與周邊5家種植戶組建合作社,統一品牌、共享渠道、共建標準。
如今,通過合作社黨建聯建,上虞區特色產業逐步實現統一標識、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加工,有力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
在蓋北鎮的葡萄種植片區、驛亭鎮的楊梅種植片區,連片的智慧大棚整齊排列,葡農、梅農們依托物聯網系統,畝均收益明顯提高。梅農馮常斌打造的80畝智慧大棚,實現溫、濕、光照精準調控,精品率提升40%。
據悉,上虞已組建8個科技服務團隊共43名科技特派員,農技指導初步形成“全面覆蓋、局部突破”的服務新格局。
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是上虞推進共富的關鍵抓手。在驛亭鎮新橫塘村的紹興虞之夢食品有限公司,經過速凍粉碎、冷榨滅菌等工藝,一批批果汁、果酒、果粉等楊梅衍生產品紛紛走下生產線。蓋北鎮聯合謝塘鎮,以“葡萄+蜜梨”為主打,推出集美食、美景、樂游、樂創于一體的文旅線路。
曾經無人問津的獼猴桃樹枝,如今也成了寶。章鎮鎮利用獼猴桃樹枝開發出的“逗貓棒”,月銷超20萬根。“需求太火爆,我們把制作分散給村民們,大家一起致富。”紹興上虞永昌木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竺玲玲說。
上虞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黨建鏈凝聚合力、科技鏈驅動創新、產業鏈拓展空間,不僅破解了農業“小散弱”的難題,更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記者岳德亮)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