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會擦亮“全國領先”金字招牌 ——首屆葡萄經銷商大會暨2025臨渭葡萄產銷對接會側記
秋日渭南,天高云淡,碩果盈枝,果香四溢。
9月12日,美麗的渭河之濱迎來了一場葡萄產業的盛會——首屆葡萄經銷商大會暨2025臨渭葡萄產銷對接會在臨渭區舉辦。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學者、全國渠道采購商、本地種植大戶,以及保鮮、包裝等產業鏈企業代表等500余人齊聚于此,共品葡香、共話合作、共謀未來。
品牌引領 擘畫新篇
“臨渭葡萄產銷量全國領先”——開幕式上,臨渭葡萄全新品牌口號正式發布。這擲地有聲的十一個字,不僅僅是一句推廣語,更是臨渭葡萄邁向品牌化、標準化、全國化的鄭重宣言。
“‘產銷量全國領先’這句推廣語,既彰顯著臨渭區26萬畝種植規模與40萬噸年產量的硬實力,更傳遞著一種信任——對品質的信任、對供應的信任、對未來的信任。”農本咨詢首席專家賈梟是這一品牌戰略的規劃者。他指向大屏幕上的“葡萄火炬”圖案,對臨渭葡萄全新品牌形象進行深刻解讀:“這個融合了葡萄果實與葉片的‘葡萄火炬’符號,有力彰顯了臨渭葡萄‘領跑行業、全國領先’的行業地位……”臺下,種植大戶紛紛拿出手機拍下圖案,在筆記本上認真記錄。
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會長魯芳校在致辭中肯定臨渭葡萄近年來的發展成效,并鼓勵“臨渭要立足全國視野,打造鮮食葡萄交易中心和產業交流合作高地”。話音未落,與會的幾位采購商已開始交換名片,謀劃著會后深入對接。
以葡為媒 以會興業
這場大會,不只是語言的交流,更是合作的落地。
會議現場,10家企業獲授“臨渭葡萄”區域公用品牌使用證書。緊接著,多家產供銷企業代表走到簽約臺前,落筆的瞬間,標志著臨渭葡萄“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合作正式啟動。
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副所長王海波,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栽培生理崗位科學家、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會長田淑芬等6位專家圍繞鮮食葡萄產業趨勢、市場流通變革、渠道拓展、供應鏈優化、消費需求與海外出口等主題發表演講,深度分享。一句句真知灼見引發臺下共鳴,大家全神貫注,生怕錯過重要信息。
展廳走廊兩側展臺上,陽光玫瑰、紅提等多個品種葡萄鮮亮誘人,葡萄汁、葡萄酒等深加工產品琳瑯滿目。人群熙攘中,大家或手捧品種手冊細讀,或拿著產銷對接表熱切交流。“您基地規模多大?”“冷鏈怎么解決?”“甜度能穩定在多少?”……每一個問題都指向實實在在的合作。
臨渭葡萄種植大戶、臨渭區邽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賈斌正忙著給銀信(山東)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梁邦磊遞上陽光玫瑰:“您嘗嘗,咱這品質怎么樣?”梁邦磊品嘗后不住點頭:“口感確實不錯,我們的消費市場主要針對一線大型城市,需要的就是高品質貨源。”兩人當即交換聯系方式,交流合作細節。
看園選果 現場點單
理論碰撞之后,是更具象的感知。
午后,200余名經銷商代表走進臨渭葡萄種植基地、渭南葡萄產業園和產業鏈企業,開展深度考察與對接洽談。秋陽之下,連片大棚熠熠閃光,棚內果穗累累、清香撲鼻。
“從會場服務到葡萄品質,每一點都讓我驚喜!”安徽省億升源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劉傳記第一次來渭南,他用“震撼”一詞形容此行的感受。“此次參會真切感受到臨渭做好葡萄產業的決心和誠意。”劉傳記告訴記者,更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臨渭葡萄完整的產業鏈和清晰的品牌意識,相信臨渭葡萄發展后勁十足。
“34.99億元的品牌價值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臨渭區果業中心主任楊立會表示,臨渭區將以此次大會為新起點,持續強鏈延鏈補鏈,推動葡萄產業從“規模領先”邁向“價值領先”,真正將“臨渭葡萄”打造成臨渭農業的“王牌”、陜西葡萄的“頭牌”、中國葡萄的“名牌”。
夕陽西下,參會代表仍聚在一起,熱烈討論,深入交流。相信他們裝進行囊里的不僅是臨渭葡萄的資料冊,更是裝滿了臨渭葡萄的香甜,也裝滿了關于“甜蜜事業”的約定。
一場大會,一次對接,一輪升級。從品牌發布到產銷簽約,從專家論道到實地考察……渭水之畔,葡萄藤正默默孕育下一季的豐收,而屬于臨渭葡萄的新故事,才剛剛開始書寫。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