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書寫竹海深處的“村博熱”
傳梭博物館。百丈鎮供圖
農歷博物館。記者 李忠 攝
近期,浙江省文物局公布2025年度鄉村博物館認定結果,余杭區百丈鎮溪口村玩竹藝術館入選。至此,這個常住人口不足千人的竹海村落已擁有4家省級鄉村博物館,數量居全省行政村首位。
成為“鄉村博物館第一村”的背后,是百丈鎮以文化賦能鄉村發展的扎實成效。近年來,百丈鎮通過盤活閑置資源、引進專業人才、培育特色業態,推動老舊建筑更新與傳統文化價值轉化,逐步建成10家主題博物館集群。
玩竹藝術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24年10月,中央美院畢業生郭航攜竹藝創新理念入駐溪口村,以“竹”為主題,打造了玩竹藝術館。藝術館不僅展陳竹編藝術品,還與村民共同成立“亼竹共富工坊”,組織26名村民固定參與竹編掛件、臺燈制作。
村民蔣承鳳曾從事家政服務,如今在“亼竹共富工坊”工作,日收入可達150元-200元。“以前編竹籃賣給收購商利潤很低,現在經由博物館統一包裝和推廣,收入提高了不少!”蔣承鳳說。
據統計,“亼竹共富工坊”自運營以來,已售出7000余件村民們編織的竹制品,累計銷售額超80萬元,藝術館年度總銷售額突破500萬元。此外,郭航承辦的“浙有好竹意”設計大賽,推動1400余件竹藝作品走向全國市場。
溪口村的博物館集群能形成如此規模,得益于百丈鎮系統化的培育模式。2023年,百丈鎮推出“黃金十條”扶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鄉村博物館項目最高給予300萬元裝修補助和3年租金減免,并設立300萬元專項基金,累計釋放政策紅利約1000萬元,有力推動鄉村博物館改造與提升。如今,在百丈鎮10家博物館中,8家是由廢棄廠房、閑置民居改造而成的。例如,傳梭博物館前身為竹拉絲廠房,農歷博物館由老舊民居翻新而來。
在此基礎上,百丈鎮還主動招募蔡志忠等12位文化名人擔任“村博合伙人”,并引入專業團隊開發非遺體驗、節氣研學路線,上線數字化博物館地圖,方便公眾預約參觀。2024年,百丈鎮村博集群全年接待游客超38萬人次,經營收入超5000萬元,帶動周邊300余人就業增收。
“鄉村的傳統手工藝與文化資源,就是最寶貴的發展財富。”百丈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百丈鎮將拓寬“村博”外延,深化文旅消費場景建設,打造社會參與度更高、共富帶動效應更強、運營可持續性更穩的鄉村振興示范高地。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