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浙茶出海”!浙江出臺十條意見
今年上半年,浙江茶葉出口交出亮眼成績單。1-6月全省茶葉出口量達9.3萬噸,同比增長21.5%;出口額21億元人民幣,增幅達23.4%。其中對非洲市場表現尤為突出,15.3億元的出口額實現27%的同比增速,充分展現“浙茶出海”的發展潛力。
為鞏固出口成果,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近日聯合杭州海關、寧波海關共同發布《支持“浙茶出海”的十條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系統規劃產業發展路徑。
《意見》明確三大核心目標:到2027年建成國際認證標準茶園8萬畝、實現年出口額5億美元(約合36億元人民幣)、培育10家出口超億元的龍頭茶企。標志著浙江茶產業國際化進入系統推進新階段。
建設標準茶園
支持主產區開展茶園宜機化改造和生態低碳茶園管理技術推廣。探索建立出口示范基地聯合備案機制,鼓勵開展有機茶園國際認證和出口食品原料種植場備案。深化跨區域合作,構建“省內備案+省外共建”原料供應體系。
到2027年,全省符合國際認證的標準茶園面積達8萬畝以上。
開發多元產品
深化產學研協同,推進茶葉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研發應用。支持開發便捷茶產品和精深加工茶制品,培育以抹茶、原葉茶為代表的新茶飲產業,拓展茶食品、茶用品領域,推動茶出口產業向高附加值方向轉型。
到2027年,全省茶葉出口額達5億美元,出口量穩定在15萬噸以上;深加工產品出口額占茶葉出口總額比重達10%。
提升浙茶品質
加快制定全產業鏈團體標準,提升重點出口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水平。加強“品字標浙江農產”建設,促進國際認證互認。支持科研院所參與ISO、FDA等國際標準制修訂,構建與國際接軌的質量管理體系。
到2027年,新增國際標準互認產品10項。
完善茶事服務
支持重點茶葉出口市縣新建茶葉特色農事服務中心或依托現有農事服務中心拓展茶事功能。推廣清潔化、連續化、智能化出口綠茶初制生產流水線,推進標準化技術應用。
到2027年,建成出口茶葉特色農事服務中心5個。
培優企業主體
重點培育 “專精特新”和 “鏈主”茶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海外倉建設等領域的融資支持力度。支持企業整合資源聯合拓展國際市場。
到2027年,力爭全省出口額超億元龍頭企業達10家以上。
打造國際品牌
用好“中國國際茶博會”等平臺,深化產業鏈國際合作。構建 “區域公用品牌+龍頭企業品牌+特色產品品牌”體系。加快培育茶葉出口自主品牌,重點培育具有國際辨識度的區域性公用品牌。
到2027年,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品牌5個。
拓展全球市場
支持企業參加境外專業展會,重點開拓日韓等RCEP市場,支持新茶飲品牌國際化發展,提升名優茶出口競爭力。支持企業在北非、西歐等重點市場布局海外倉,發展跨境電商業務。
到2027年,組織境外推介活動10場以上,參展企業超100家次。
優化產業生態
建立產業聯盟協同機制,完善出口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激勵誠信經營。整合產融對接、政策咨詢、法律支持等配套服務,提升企業出口能力。重點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出口茶葉示范基地,培育優質經營主體。
到2027年,培育茶葉類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優質主體10家以上。
推動文化傳播
深入挖掘浙江千年茶史和“海上茶路”資源,辦好 “國際茶日” 浙江主場活動,推動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申報。支持建設非遺茶空間,將龍井茶炒制、徑山茶宴等非遺技藝轉化為出口產品的文化 IP。創新農業外事活動載體,推廣“茶園+創意加工”“茶園+主題民宿”“茶園+風景名勝”等特色體驗模式,提升浙茶文化國際傳播效能。
健全保障機制
深化茶葉出口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分析研判、信息發布和聯合應對。完善出口合規指引,解讀主要市場技術標準,服務企業合規經營。強化知識產權海外保護,為浙茶出海提供有力支撐。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