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鎮巴實現從“賣產品”到“賣品質”轉變
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生態資源富集,綠色底蘊厚實,近年來,鎮巴縣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鄉村振興和數字農業發展部署,加快培育茶產業新質生產力,建設“秦巴區域茶產業大腦”,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嵌入茶產業發展。憑借數據要素與產業融合的實踐成果,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提升,獲評陜西省首批“數據要素X”典型案例,成為區域數字化轉型標桿,實現了“小茶葉托起大民生,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的共富圖景。
數字賦能品牌破局
今年春茶季,鎮巴縣隆升茶業有限公司清潔化茶葉生產車間內,機器運轉的轟鳴聲交織回蕩,一片片嫩芽經過殺青、提香、理條、風選、色選幾十道工序,變身一袋袋正東和漢中仙毫產品。“汪乾春,特級鮮葉,0.5斤,45元。”茶葉收購區,工作人員拿著掃碼機輕輕一掃,茶農的信息和采摘的鮮葉信息就被錄入電腦,一張小票自動打印出來,一個采茶工的茶葉也就收購完成了。消費者掃碼即可獲取茶葉全生命周期質量信息,“可視化”呈現鎮巴茶葉生態自然“密碼”。“我們率先引進了茶葉大腦,通過數字化賦能,還給生產的茶葉匹配了獨一無二的溯源碼,讓每一盒茶都有了電子身份證,產品品質更有保障。”陜西省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鎮巴縣隆升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森表示,下一步,公司還將繼續統籌茶旅融合發展,帶動更多群眾增收。
這是鎮巴縣以數字化賦能品牌實現破局發展的生動案例。該縣運用區塊鏈和大數據技術構建茶葉溯源平臺,為每批次茶葉賦予唯一區塊鏈“數字身份證”,一碼匯集鎮巴茶葉“生于云端、長于凈土”的生長環境和“高海拔、日照足、云霧概率高”的地理優勢以及“生態低碳、高山云霧、鋅硒富集、香高味濃”的品質特性,并將生產數據、加工工藝、質檢報告等信息由企業實時上傳至鏈上存儲,打通種植、生產、檢測、流通各環節。
鎮巴茶葉以品質贏取優質優價,以科技創新打造區域公用品牌,產品銷量、品牌溢價取得新突破,推動鎮巴茶葉品牌價值增長30%以上,成功實現從“賣產品”到“賣品質”的轉變,為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提供了數字賦能樣板。“原來收茶時候要排長隊,幾百人來交茶,一個個地排隊稱重,然后手工記賬開票,往往需要五六個人忙一整天,現在他們使用上了鎮巴為茶產業建設的‘數字大腦’,茶企茶農茶工都有了屬于自己的電子碼,輕輕一掃數據直達云端,讓手工記賬成為過去式,收茶效率大大提高。”王森說。
通過數字化建設,鎮巴茶葉品牌的市場認可度不斷攀升,入選全國名特優新產品名錄,邁進全國茶葉品牌矩陣,獲評“全國重點產茶縣”和“全國茶業百強縣域”。“鎮巴毛尖”上榜中國茶區域公用品牌,成為漢中市第29件、縣域第2件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品牌價值達到8.17億元,4家企業上榜中國茶企業品牌,品牌價值突破1億元。
通過數字賦能,茶葉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數字化生產線效能凸顯,經營管理實力逐步增強。去年,鎮巴縣產茶6515噸,同比增長3.2%,實現產值13.32億元,同比增長8.1%。縣內茶葉經營主體達到64家,5家獲評省級重點龍頭企業,陜西怡溪春茶業科技有限公司躋身國家級龍頭企業。
茶葉企業通過數字化管理、標準化生產,茶葉產量、品質進一步提高。去年,鎮巴縣新建生態良種茶園4100畝,改造低效茶園1.08萬畝,培育豐產茶園1.56萬畝,生態茶園總面積達到16.7萬畝,5家茶企獲得茶葉氣候品質“特優”認證,15家茶葉企業通過綠色認證,市級生態茶園累計達到18個。
鎮巴縣茶葉技術指導站副站長、高級農藝師馬良才表示,近年來鎮巴縣以產業鏈數據化、數字化為抓手,借助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鎮巴茶葉構建“智慧大腦”,打造數字茶園、產業服務、質量溯源三大場景,為茶葉產業提供全方位的數字化管理服務,讓茶葉生產中過程控制更智能,品質管控體系更完善,市場對接更精準、更有效,促進了全縣茶產業管理智能、標準、綠色、生態、低碳,實現從一片生態樹葉到一杯精品好茶的全鏈條可追溯和閉環管理。
數字助力聯農帶農
針對傳統茶產業“產加銷”脫節痛點,打造全渠道產銷對接平臺,構建“線上銷售+線下發貨”融合新零售模式。鎮巴縣政府聯合頭部茶企,通過數字化系統洞察需求,精準計算產品供給,借助本土電商人才與網紅IP參與線上營銷,推動電商與線下店數據互通、資源互補、流量互導,同步搭建智能物流網絡,整合訂單、倉儲、配送環節,茶葉從“茶園”直連“茶杯”。依托平臺大數據精準分析,動態優化庫存,達成“訂單未下、貨已備齊”,流通效率提升50%,倉儲成本降低30%,鎮巴茶葉遠銷國內外市場,助力鄉村產業提質增效。
通過數字化平臺構建“企業+農戶”幫扶幫帶模式,實時對接用工需求與供給信息,打通用工就業信息壁壘,實現就業崗位精準匹配。平臺根據企業生產計劃動態發布用工需求(如茶園管護、制茶、包裝等),引導農戶在農閑時參與相關工作,惠及8.6萬余名茶農,人均收入增加30%以上。不僅幫助群眾在家門口就近就業、穩定增收,更通過數據化調度盤活農村勞動力,形成“數據增信、產業增收、技能增值”的聯農帶農新格局。
通過數字化轉型升級,茶產業呈現出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產量產值保持高速增長,還帶動2.2萬戶穩定增收,茶產業已經成為繁榮農村經濟和促進農民增收的支柱型綠色生態產業,“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照進現實。企業借助茶產業大腦,推廣擴大生態種植方式,通過大數據分析供應鏈以及價值鏈等各個環節,提高了茶葉加工、包裝、運輸等效率,實現高效循環。
鎮巴縣以數字化構建“生產智能化、管理數據化、服務網絡化”的現代茶產業體系,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機統一、協同發展,探索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路徑,為鄉村振興提供“科技+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范例,為秦巴山區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鎮巴方案”。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