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潼區:“小核桃”變身“搶手貨”
眼下,在西安市臨潼區小金街道欠灣村的田間地頭、農家院落,一顆顆飽滿的核桃掛滿枝頭。
“我家100多株老核桃樹已全部嫁接成了新品種,不僅掛果周期短,產量還高。”9月6日,欠灣村村民任東鋒戴著手套、拿著小刀,嫻熟地為剛打下來的核桃褪去青皮。
然而,就在幾年前,臨潼核桃產業還面臨著“成長的煩惱”。
“以前,我們種植的核桃是老品種,品質不好,賣不上價。”任東鋒說,當時,村里核桃普遍存在商品性差、抗病害能力弱的問題。
臨潼區從品種入手破解產業困境。“2024年,我們與山西農業大學果樹研究所開展技術合作,引進‘禮品2號’核桃品種并完成示范嫁接。經過精心管護,首批果實于近期成熟上市,受到市場歡迎。”臨潼區林業工作站站長陳智明說。
“‘禮品2號’在咱這兒長勢好,結出的核桃個大飽滿、味道鮮美。而且它抗逆能力強,能有效規避常見的核桃黑斑病,大大降低了種植風險。”陳智明說。
近年來,臨潼區持續推動核桃品種改良,陸續引進紅仁核桃、鮮食核桃“玉香”“金薄豐”等新品種。
農戶看到新品種帶來的效益,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主動參與種植適銷對路的特色農產品。
“這幾年,村上引進了新品種,街道辦事處和區林業局年年都派專業技術人員來教我們核桃種植管理技巧。現在我心里越來越有底了。”任東鋒道出了當地不少核桃種植戶的心聲。
截至目前,臨潼區核桃種植面積已近3萬畝,其中“香玲”“遼核”是主流品種。
解決了“種得好”的問題,“賣得好”又成了新的課題。
“過去,很多農戶都等著收購商上門,銷售渠道單一,產業發展受限。”欠灣村黨支部書記助理閆文哲說。
近年來,欠灣村積極聯系收購商,同時借助社交媒體等渠道進行宣傳推廣,不斷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增加農戶收入。
“我們按照‘黨建+村集體+農戶’的發展模式,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大力發展核桃、花椒、石榴等特色產業。同時,精心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產品數字化營銷推廣模式,通過電商直播、消費幫扶等渠道,讓‘小核桃’變身‘搶手貨’。”小金街道辦事處主任王向宏說。
“下一步,我區將強化新品種試驗,推廣優質高產抗病品種,通過項目、培訓推動核桃產業發展,為鄉村林業提質、農民增收拓路。”臨潼區林業局局長袁敏說,臨潼還將依托“階梯型”服務模式,圍繞鮮食核桃等經濟林木種植加強指導,為產業豐產增收筑牢根基。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