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生產”到“謀市場” ——天津農業品牌的破圈之路
小站稻育種全國領先、沙窩蘿卜新品種上架電商平臺、岳龍紅甘薯遠銷東南亞……面對農業“體量小、規模不大”的天然短板,天津獨辟蹊徑,探索出一條“小而精”的品牌發展之路。
天津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小農業,大津郊、小城區”特點,鄉村常住人口203萬人,城鎮化率高達86.01%,僅低于上海和北京。2024年,天津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538.12億元,同比增長4.1%;糧食生產實現“二十一連豐”,總產量突破270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在這份成績單背后,是不斷探索的天津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0年起,天津市啟動“津農精品”認定工作,現有品牌225個,銷售額連續兩年突破100億元,2024年銷售額同比增長10%以上,溢價率達到15%。在《中國品牌》雜志社區域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發布的“2023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指數”TOP100中,“津農精品”榮登排行榜第七名。小站稻、沙窩蘿卜入選全國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茶淀玫瑰香葡萄、寶坻黃板泥鰍等4個區域公用品牌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茶淀玫瑰香葡萄成功入選第二批中歐互認的地理標志農產品。
天津特色農產品與品牌建設的深度融合,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動力。
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市場信息處處長李潔介紹說,2024年天津遴選了小站稻、沙窩蘿卜、岳龍紅甘薯等10個品牌,按照“基地示范、龍頭帶動、科技賦能、品牌提質”的思路重點打造,推進單品品牌提質。一年來,小站稻、沙窩蘿卜、岳龍紅甘薯這3個品牌從發展模式、渠道拓展、市場效果、聯農帶農成效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小站稻作為天津農業的“名片”,品牌上提市級管理,授權用標企業41家,制定小站稻全產業鏈標準8項,規范小站稻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的亂象。2024年全市小站稻種植面積83.4萬畝,總產量53.5萬噸,產值125.4億元。
岳龍鎮兩任黨委書記接續推進紅薯產業,兩年多時間實現了全鎮紅瑤甘薯種植面積從2000畝到1.8萬畝的大幅躍升?,F在,紅瑤甘薯已經占據了全國種植面積的“半壁江山”,產品進軍東南亞市場。
圖為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的沙窩蘿卜種植戶們喜獲豐收。
針對“小而散”的現狀,2024年天津市西青區農業農村委員會牽頭引入供應鏈企業,探索提出“政府+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發展模式,制定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推動統一種植及“五標一碼”品牌保護。2024年沙窩蘿卜年銷售額達到2.5億元,同比增長108%,單品溢價率達到100%。
品牌是農產品走向市場的關鍵。天津市農業品牌建設跳出傳統“重生產、輕品牌”的思維方式,始終把市場需求、產品定位、受眾群體統籌考慮,在創新求變上做文章。
李潔介紹說,“我們連續三年舉辦‘津農精品’直播聯賽;2024年首次舉辦天津市鄉村振興創新創意創業大賽;每年舉辦小站稻、番茄、西甜瓜擂臺賽,通過賽事活動增加品牌曝光量”。在消費下行的大背景下,“津農精品”以滿足消費者基本生活需求的屬性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運營“津農精品”城市概念店。
李潔表示,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天津農業通過科技賦能、全鏈升級和營銷創新,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品牌發展之路。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即將于10月在天津舉辦,在呈現一場別開生面的農業盛會的同時,也將成為天津農業品牌建設的新起點,推動天津農產品深度走向海外市場。(完)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