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賦能 茶飲產業全球化發展提速
清晨的吉隆坡街頭,一家中國茶飲品牌的門店前已排起長隊,紅燈籠與當地棕櫚葉裝飾相映成趣,店里制茶師正以中國的傳統手法萃取茶湯,杯身上的書法字樣成為年輕人打卡的背景板……
這樣充滿東方韻味的消費場景并非個例,在新加坡的烏節路、倫敦的牛津街、東京的新宿商圈,中國茶飲門店的身影日益密集,體現出中國茶飲的海外受歡迎程度,也折射出中國茶飲產業全球化進程的加速態勢。
近年來,中國茶飲產業不再局限于“飲品”的單一屬性,而是以文化和品質為根基,將千年茶文化與現代消費需求融合,加速駛向全球市場。有機構預計,2025年全球現制飲品市場規模將達到9029億美元,廣闊的藍海市場為中國品牌提供了發展空間。
如今,新式茶飲憑借標準化供應鏈、數字化運營和文化創新,正在重構全球茶飲消費格局。其中,文化賦能成為關鍵,新式茶飲企業通過產品創新打破文化壁壘,將龍井、普洱等傳統茶類與鮮果、鮮奶結合,既保留東方韻味又貼合海外口味。
以茶飲品牌霸王茶姬為例,從“伯牙絕弦”“萬里木蘭”等源自古典典故的飲品命名,到門店設計中水墨屏風、榫卯結構等中式元素的運用,均帶有東方文化標識。
文化賦能的成效,直觀體現在品牌銷量上。霸王茶姬近日發布的二季度財報顯示,截至6月30日,其全球門店數為7038家。二季度總商品交易總額(GMV)為81.031億元,同比增長15.5%。其中,海外GMV達到2.352億元,同比增長77.4%,環比增長31.8%。
同時,中國茶飲產業的全球化提速,也并非單純依賴“文化符號”,而是建立在全產業鏈能力升級的基礎上,形成“供應鏈筑基、技術提效、文化增值”的三維競爭力。
比如,一些品牌在云南、福建等茶葉主產區建立標準化茶園,通過物聯網監測溫度、濕度,確保茶葉品質穩定;在海外市場就近采購鮮果、奶源,例如在東南亞與當地榴蓮、芒果種植基地合作,既降低物流成本,又貼合當地口味偏好。
“我們將于今年下半年全面啟動核心原料的升級計劃,涵蓋茶葉、奶源、糖漿等所有關鍵原料品類。”霸王茶姬相關負責人透露。
從產品創新中的文化融入,到全產業鏈的深耕布局,中國茶飲品牌的全球化路徑逐漸清晰。業內人士認為,一杯杯漂洋過海的中國茶飲,承載的不僅是味覺體驗,更是文化交流的生動表達。隨著更多企業深耕文化內涵、夯實產業根基,中國茶飲產業將繼續加快全球化進程,讓茶香成為連接世界的文化紐帶。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