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乘云逐夢”
從數字藍海到生產生活,從國內的工廠、田間到海外市場,跨境電商打破地域限制,架起跨越國界的橋梁。
8月28日至31日,第七屆中阿博覽會跨境電商展在銀川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作為博覽會的重要板塊,跨境電商展以“潮起塞上·數鏈未來”為主題,舉辦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前瞻實用的推介會及簽約儀式。行業專家與知名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探索數字經濟時代下中阿跨境合作的新路徑。
借跨境電商東風,中國特色產品漂洋過海
中國特色產品如何借助跨境電商的東風漂洋過海?8月30日,在第七屆中阿博覽會跨境電商展上,寧夏水林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凱龍為新手賣家帶來了一場干貨滿滿的分享會。他以“從0到1的跨境之路”為主題,為現場觀眾詳細講解了跨境電商的入門指南,將實戰方法與區域機遇完美融合。
店鋪注冊需要準備哪些資料?注冊流程是怎樣的?如何選擇站點?開店成本有哪些?怎樣避開選品雷區?如何找到爆款產品?馬凱龍一一詳細講解。
“新手賣家涉足跨境電商領域,選擇合適的電商平臺至關重要。”馬凱龍建議,新手可以嘗試亞馬遜、TikTok、SHEIN希音、拼多多的跨境電商平臺Temu等。通過市場調研,找準產品,對相應市場作數據分析,了解市場需求量和銷售量,最終確定產品的市場前景及價格定位。
“目前,寧夏多家跨境電商企業為新手賣家提供3個月的扶持‘陪跑’業務,專業化、精細化的服務有助于新手賣家快速成長。”馬凱龍表示,寧夏的枸杞、羊絨制品和手工藝品質量上乘,加之本地貨源充足、成本低,售出后的買家評分高、復購率高,“跨境電商+產業帶”有望成為寧夏特色產品出海的新模式。
“從線上購物的特性講,枸杞、羊絨制品等易包裝、重量輕,包裝和運輸成本都較低,減輕了賣家的成本壓力。”馬凱龍重點分析了寧夏枸杞、羊絨制品和手工藝品在亞馬遜美國站的市場潛力,借助搜索引擎、市場容量和頭部賣家銷量等數據,為本地企業選品提供依據。
在全球跨境電商格局中,中東市場電商規模正以其驚人的增長速度,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熱土。
寧夏,作為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其特色農產品和新能源產品如何在中東市場脫穎而出?廣州易通天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市場總監聶耳雙,基于對中東市場的深刻洞察和豐富的實戰經驗,為寧夏進一步打開中東市場提出寶貴建議。
“中東是全球電商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過去5年,該區域電商規模從2015年的42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370億美元,增幅達500%,預計2026年將達到570億美元。”聶耳雙說,當地人口結構中年輕人占比高、互聯網普及率高,具有強勁的消費能力,成為全球電商增長的核心動力。
寧夏菜心、濃縮牛奶蛋白(MPC70)已成功出口中東,印證了產品具有競爭力。聶耳雙認為,寧夏枸杞藥食同源、滋補性強,契合中東消費者養生需求;中衛硒砂瓜作為地理標志產品,甜度高、口感佳,若解決冷鏈直配問題,可搶占中東高端水果市場;寧夏的光伏、儲能、新型建材等,貼合中東綠色轉型與基建需求,這些都有望與當地合作,推動綠色發展。
如何深耕中東市場?聶耳雙提出了“三駕馬車”理念:在品牌化方面,整合寧夏優勢產業資源,打造“寧夏味道”等區域公共品牌,借助專業策劃與故事營銷提升知名度,同時,推動企業獲得國際認證,以高標準贏得信任;在數智化物流方面,優化運輸方案,加密銀川至迪拜、利雅得等核心城市直航或包機航線,依托智能物流系統實現本土倉儲、分揀與配送,縮短履約時效、降低成本、提升體驗;在本土化合作方面,借力中阿博覽會等平臺,加強與中東國家的政府、商協會及大型企業溝通,通過展會、商務考察等建立長期合作,搭建寧夏企業出海的橋梁。
“只要把握方向、精準發力,寧夏憑借產品與區位優勢,必能在中東市場實現更大突破。”聶耳雙說。
“專業+態度+格局”拓路,不斷擴大“朋友圈”
商場如戰場,企業出海不僅要突破國內市場的邊界,抓住全球機遇,還要直面多重風險與挑戰。如何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寧夏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高永升給出了“三力”答案:專業是叩開客戶大門的硬實力,態度是打動客戶的軟實力,格局是與客戶深度綁定的核心魅力。
高永升曾在外貿物流領域深耕多年,2019年成立寧夏星源生物,聚焦腐植酸鉀、腐植酸鈉等腐植酸有機肥及底質改良劑的研發與生產,產品廣泛應用于農業、水產、工業等多個領域。為深入掌握腐植酸應用技術,他深入廣西、江西、海南等地的生產基地實地學習,成長為腐植酸應用專家。
在穩固國內市場份額的同時,寧夏星源生物積極布局海外市場。2023年,高永升帶隊參加馬來西亞國際化工展。面對同行的提問與挑戰,他憑借嚴謹的邏輯和扎實的專業能力從容應對,贏得了優質客戶的信任,打開了東南亞市場的合作通道。
“既要懂生產,又要懂用途、懂需求、懂產業鏈,才能精準定位產品,提升競爭力。”高永升說。
談及企業出海策略,高永升總結了一套“組合拳”:在前期調研階段,通過對接當地使館、商協會獲取一手信息,結合海關數據與網絡工具進行分析,為出海方案精準導航;在公信力建設上,入駐阿里國際站等知名平臺,聯動參與官方活動、國際展會,多維度提升品牌知名度;邀請客戶實地考察工廠與港口,借助社交媒體展示日常運營,官網發布權威認證與合作案例,讓企業的實力“看得見、摸得著”。
“誠信與善意會轉化為信任,關鍵時刻能成為支撐企業的寶貴資源。”高永升說,出海不是單打獨斗,而是協同共贏,要堅信“1+1>2”的效應,將合作伙伴視作朋友而非對手,不斷擴大國際“朋友圈”。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