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賦能,擦亮兩張名片
無盡藍綠賦能發展“加速度”,繪就山海共富新圖景。
從浙南一隅的“山高海遠”到文旅與農業齊頭并進的“活力高地”,我縣以“無盡藍綠?山海蒼南”文旅金名片與“溫州農業看蒼南”農業金名片為抓手,在生態資源轉化與鄉村振興實踐中,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實現了從“生態資源富礦”到“經濟價值高地”的精彩跨越,讓山海之間的發展活力持續奔涌。
山海相擁間,我縣文旅品牌影響力節節攀升。
過去一年,蒼南16次亮相央視,先后斬獲“全國超級旅游城市”“全國自駕游標桿縣(排名第8)” 等重量級榮譽。亮眼成績單背后,是文旅經濟的強勁脈動:2024年全縣接待游客量首次突破2000萬人次,2025年上半年接待量達1385.3萬人次,同比增幅44.1%,“來蒼南游山海” 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選擇。
在“山”的文章上,蒼南以特色資源為鑰,打開生態旅游新空間。
玉蒼山國家森林公園打破“門票經濟”思維,推出免門票政策,并同步打造“玉蒼山集”沉浸式業態,新增苔蘚森林、萌寵樂園等10余個體驗項目,開辟50公里登山步道與首條空中游覽航線,游客量同比增長5倍,讓“養在深閨”的山水資源成為熱門打卡地。礬礦遺址則憑借獨特工業文化價值,成功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下一步將打造溫州市首個全域生態博物館,推動工業遺產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讓百年礦脈煥發新生。
在“海”的開發中,蒼南168黃金海岸,成為全國交旅融合典范。
我縣摒棄“大投入、大建設”傳統模式,轉向“做存量、輕建設”的精細化路徑,由縣旅投集團統一收儲、盤活沿線核心資源,讓閑置資產“變廢為寶”。昔日的中石化儲油罐,經改造后成為兼具網紅特質與文化內涵的“爆款”書屋,矗立成海岸線上的文化新地標;海螺灣所在的小漁村,曾因路不通、沒產業,全村剩下400余村民以水產養殖為生。如今,依托168黃金海岸風景公路開通與沖浪資源開發,該基地成為華東最好、溫州唯一的沖浪基地,最高日接待游客超3萬人次,帶動村民旅游收入達2500萬元。
在“城”的提升上,我縣以“微改精提”為抓手,推動縣城成為全域旅游集散核心。
省輪滑基地等公共設施相繼投用,5大主題夜市點亮夜間經濟,“浙BA”“村BA”等群眾活動帶動消費大幅提升,“山海大集”入選省重點文旅市集,蒼南成功創成省4A級景區城?!耙院蟛还苁怯慰瓦€是本地人,都有更多地方可玩可看了?!笨h文廣旅體局工作人員說。今年,蒼南還將推進大劇院、江濱公園、吳前體育館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文旅配套,強化縣城旅游服務與輻射功能。
在這片山海交織的土地上,一個個閉塞漁村變身“網紅景區”,一粒粒番茄種苗孕育出“科技富礦”,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徐徐展開。沿著 168 黃金海岸前行,赤溪園嶼村的閑置資源被盤活,老舊民房改造成特色民宿,“円予?海”咖啡民宿開業一個多月,線上視頻播放量近300萬次。露營車、直升機觀光等項目落地,公共交通持續完善,周末節假日熱門民宿一房難求。
文旅“藍綠”圖景徐徐鋪展,農業“綠色”篇章同樣精彩。
依托生態優勢,蒼南全力打響“溫州農業看蒼南”品牌,以綠色發展為導向,深化農業“雙強”行動,推進老舊番茄大棚改造、紫菜玻璃鋼插桿等工作,引入四維農業等頭部企業注入科技動力,成功爭取4.5億元省區域協調激勵資金,創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馬站鎮入選國家農業產業強鎮,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突破50億元,穩居全市首位。
作為全國唯一的漁船改革試點,蒼南還在海洋經濟領域,探索綠色發展路徑。
2024年首批100艘漁船交付使用,500名漁民受益并獲得可觀經濟效益;下一步,將利用剩余245艘漁船指標,推動漁業規范發展,助力漁民持續增收。
從海螺灣的浪花到園嶼村的星空,從番茄田的科技之光到168黃金海岸的車流如織,蒼南正以 “藍綠” 資源為筆,在文旅與農業的畫布上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記者 林明明)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