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繪就鄉村振興新“豐”景
初秋時節,瓜果飄香。走進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泉勝村現代農業產業園,綠意盎然的葡萄藤下,一串串晶瑩剔透、顆粒飽滿的葡萄掛滿枝頭,誘人的香甜氣息彌漫在空氣中,工人師傅穿行其間,采摘、裝框、稱重、裝車……呈現出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我們園區今年的大棚葡萄喜獲豐收,5個高標準葡萄大棚預計能有30萬斤的產量,現在正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集中銷售,每天有近2萬元的收入。” 石橫鎮泉勝村現代農業產業園銷售經理張顯強感嘆道。
在大棚一側葡萄架下,技術人員尹燕峰和韓慶蘭正在為前來購買葡萄的客戶采摘葡萄。韓慶蘭一邊采摘一邊與客戶進行交談:“今年的葡萄長得好,產量高,品質好,價格高,味道也甜,前來購買的客戶比去年多了不少。”
大棚葡萄作為泉勝村精心培育的特色產業,自葡萄種植以來,泉勝村便立足當地土壤、氣候等具體情況,精心選擇葡萄品種,推廣綠色生態種植新模式,同時借助日光溫室大棚,合理控制晝夜溫差,促進葡萄綠色健康生長,實現葡萄錯峰上市,提升經濟效益。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提升葡萄的口感和品質,泉勝村借助農業大數據平臺,定期監測大棚葡萄的溫濕度和病蟲害,掌握葡萄生長情況,提前做好棚間管理,真正達到了無公害標準。現在,園區已經與濟南、聊城等地的經銷售商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同時銷往周邊新合作、華聯等大型商超。
“今年春夏兩季天氣好,大棚葡萄上糖快,成熟期比往年早了10多天的時間,每畝產量在8000多斤,批發價現在是8元/公斤,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一畝地的純收益在15000元左右。”泉勝村石橫鎮泉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孫元榮說。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肥城錨定“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的發展路徑,把不少小產業、“土特產”培育打磨成農民增收的“金飯碗”,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重要支撐。在肥城,特色農業已然成為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正在釋放無窮潛力。
初秋時節,?碩果累累,孫伯鎮劉莊村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也最喜悅的豐收季。?走進老樹峪玉露香梨基地,?只見一片片梨樹郁郁蔥蔥,青翠的玉露香梨掛滿枝頭,?沉甸甸的果實壓彎了枝條,?散發出誘人的果香。工人們正忙碌地穿梭于梨園之中,采摘、搬運、分級、裝箱,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種玉露香梨,不僅讓我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還能帶著鄉親們一起掙錢!”種植戶尹雪磊一邊查看果實品質,一邊笑著介紹。他家的20畝梨園全部種植玉露香梨,這個品種可是“寶貝”——皮薄肉嫩、汁水豐盈,咬一口清甜無渣,還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又爽口,深受市場青睞。
近年來,劉莊村緊扣鄉村振興戰略部署,依托本地獨特地理條件與悠久種植歷史,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引擎”,推動玉露香梨產業高質量發展。劉莊村邀請專業技術人才上門破解種植難題,引進玉露香梨等優勢品種優化產業結構,逐步擴大種植規模形成連片格局,同時打通“訂單銷售”渠道精準對接市場,讓劉莊水果的品牌知名度與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
產業發展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目前,劉莊村已發展玉露香梨種植100余畝,不僅讓荒坡變成了“金果園”,更帶動周邊30余名群眾實現就近就業,人均年增收達1萬余元,真正把“小水果”做成了“富民大產業”。
“現在村里不少村民都在梨園打工,分揀、包裝、搬運,每月能有穩定收入;游客來采摘或者直接購買,銷量也一直很穩,大家都覺得日子有奔頭了。”尹雪磊說。(陳曦 紀宗玉 董效晏)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