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事業”如何蹚出一條新路?
“今年的蜜梨品相特別好,又脆水分又多,真的好吃!”“買了很多年,今年品質更棒了!”……這樣的反饋,鐘山鄉蜜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衛萍最近收到了不少。今年,鐘山蜜梨不僅在產量和質量上雙雙提升,特級果更是備受市場青睞,盡管單箱售價提高了約30%,銷量卻不降反增,實現了“優質優價”的市場突破。
庫爾勒香梨的脆甜、丹東草莓的飽滿……對農產品而言,一個響亮的地名,賦予其天然的溢價能力。如今,隨著消費者對品質溯源、口感體驗和品牌故事要求的提升,鐘山蜜梨能否突破地域認知,建立起超越地域的品牌價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它又將如何構建從種植到營銷的完整產業生態?
致富 梨農的“綠色銀行”
在鐘山鄉蜜梨專業合作社的冷庫里,裝在定制禮盒里的蜜梨以每箱100~160元的“身價”奔赴高端市場。“生活質量日益提高,為品質買單的顧客越來越多。”鄭衛萍說。
提到蜜梨,就一定要說到大市村。桐廬蜜梨看鐘山,鐘山蜜梨看大市。大市村蜜梨種植畝數占了桐廬的50%以上,品種以翠玉、翠冠為主,并以其穩定的品質在消費者心中打出了好口碑。
大市村的蜜梨種植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一開始只有40畝梨園。因村里的田大多是山坡田,農業用水困難,種不了糧食作物,到90年代中期,全村三分之二的田地被拋荒。1999年,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扶持下,全村在拋荒地上開始大面積種植梨樹。
后來,大市村有不少農民都借著這棵梨樹奔向小康。
1999年,大市村村民姜世貴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承包了20多畝田,并以每株3元的價格買下了1000多株樹苗。梨樹從種植到豐產,大約需要5年時間。這幾年的“空窗期”,姜世貴就靠在梨樹下套種西瓜賺錢。到了第五年,蜜梨開始豐收,就有收購商以每斤近2元的價格收購,這在當時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雖然辛苦,但靠著種梨,姜世貴供養孩子完成學業,家里的老房也翻修了兩次。如今,已經75歲的他還在照料這些梨樹,每年收入也有10多萬元。“我這個年紀外出打工都要被嫌棄了,但只要我還料理得動,就年年都有這個收入,這就是我的‘養老樹’。”姜世貴很滿足現在的生活。
今年的蜜梨已經采摘完畢,連片的梨樹在微風中泛起綠浪。這些承載著梨農希望的“致富樹”,正將鐘山蜜梨的甘甜,釀成共同富裕的醇香。
升級 蜜梨的“升糖”之路
“今年蜜梨開花期、掛果期的氣候都不錯,產量高,品質好,外觀、甜度都比去年高上許多,銷量自然就上去了。”空空的冷庫佐證了鄭衛萍的話。
今年,合作社引進了自由托盤式水果品質智能分選系統,系統每秒能分揀6個蜜梨,同時實現大小、重量、甜度、色光的全檢測,分級精度遠超人工。“能被我們挑選為精品果、特級果的蜜梨,品質絕對有保證。”鄭衛萍對此信心滿滿。
這份甜蜜底氣的背后,也是一次次的探索與進步。鐘山蜜梨也經歷過“陣痛期”——種植技術不成熟、品質參差不齊,加上梨農盲目擴產,導致市場供大于求,價格一度低迷。
2002年,大市村成立了以本村蜜梨種植戶為主的鐘山鄉蜜梨專業合作社,并發布“五個統一”,即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統一采購農資、統一經營管理,把低小散的資源整合起來,開拓品牌化之路。
這里面重中之重還是蜜梨的品質。合作社建立起完善的培訓體系,每年為梨農提供4次專業技術培訓,涵蓋科學施肥、精準修枝、復合肥配比以及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全流程技術要點。每年修枝季前,合作社還會組織技術骨干前往山西玉露香梨基地等優質產區取經,學習先進的種植管理模式和品牌運營經驗。
“去年經過考察,引進了新的樹形修剪技術,今年蜜梨的果形和色澤都明顯提升了。”鄭衛萍說。今年有兩個梨農的蜜梨品相好、甜度高,鄭衛萍額外為他們發了獎金,鼓勵梨農提高種植技術,種出更好的蜜梨。
馬順芳就是其中一名蜜梨種植能手,拿到了獎金。他平日積極參加合作社組織的培訓學習,把學到的經驗技術用到了梨園打理中,寧種精、不種多,保證穩定的蜜梨品質,種的梨基本能以優質果的價格被收購。“好梨才能賣上好價錢,品質才是硬道理。”馬順芳深有感觸地說。
思考 “甜蜜產業”的長久之道
擺在鐘山蜜梨面前的困境主要有三——
規模化產業化水平不夠。鐘山蜜梨因種植面積有限,年產量難以突破,目前還無法滿足大型商超日均3000-5000斤的穩定供應要求,這也折射出傳統農業在產業化轉型中的普遍挑戰:如何提升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從“提籃小賣”邁向“品牌規模”。
專業人才資源匱乏。鐘山鄉現有這批梨農憑借多年實踐積累和培訓,將蜜梨產業發展至今日規模,然而他們平均年齡已達70歲,子女多數選擇進城定居,勞動力出現斷層。更嚴峻的是,隨著農業向現代化、技術化轉型,傳統的種植模式正面臨挑戰,產業持續發展亟須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業人才。
營銷渠道單一。鐘山蜜梨的銷售主要依賴企業包銷,以及私人社交圈層的小范圍分銷模式,導致過度依賴固定客戶群體、市場拓展能力不足,同時農產品觸網力度較低,制約了品牌影響力的擴大,也削弱了應對市場波動的能力。
重新審視鐘山蜜梨的現狀與趨勢,破局之路在哪里?
創新運營模式。針對梨農缺失、市場單一等發展瓶頸,鐘山蜜梨正加快構建“合作社+公司+村集體”的三方協同機制,打通“農產品-商品-品牌”的轉化通道。以荷蘭花卉產業為例,其通過成熟的合作機制,形成了從育種到拍賣、物流、設計的全產業鏈體系,最終占據全球花卉貿易60%以上的份額。鐘山蜜梨借鑒這一經驗,有望實現從傳統種植到現代化經營的跨越式發展。
延伸產業鏈、價值鏈。大市村正積極推進梨膏、梨酒、梨蜜餞等深加工產品開發,推動從“一季鮮梨”向“四季梨品”轉變,提升附加值與產業韌性,突破鮮果易腐、銷售周期短的局限。同時,借鑒“褚橙”等高端果品的品牌化經驗,鐘山蜜梨正強化科學種植與全程品控,建立“優質優價”的良性循環,以集約化、品牌化策略搶占高端市場,推動實現從產品到產業的價值躍升。
拓展銷售市場。依托“合作社+公司+村集體”的三方協同機制,鐘山鄉將引入具備市場資源和運營能力的龍頭公司,重點負責品牌打造、渠道拓展和精準營銷,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同時,主動借勢“桐廬味道”區域公用品牌的影響力,加速推動優質蜜梨進城,實現品牌增值與農民增收的雙重目標。
三十年磨一劍,如何讓“小蜜梨”成就“大產業”?鐘山正以“品質為核、品牌賦能”的發展路徑,通過科技創新推動品種改良和標準化種植,讓每一顆蜜梨都成為精品,努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梨產業品牌。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