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經故里到歐洲餐桌 地理標志讓“土特產”變“國際金招牌”
8月21日,黃楊村村民在采摘木耳。
秦巴山脈深處,神農架北麓,藏著一處“生態寶庫”——湖北房縣,這里孕育出數百上千種特色物產,其中最耀眼的當數三大“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房縣小花菇、黑木耳與黃酒。
8月中下旬,由湖北省知識產權局主辦、湖北日報和十堰市知識產權局承辦的湖北地理標志“底蘊尋源·問楚水”新聞行活動舉行,中央和省、市主流媒體采訪團深入十堰房縣,探訪這3張生態與文化的“活名片”。
“兩朵山珍” 香飄世界
8月21日,房縣白鶴鎮黃楊村椴木食用菌生產基地,村民正忙著采摘黑木耳。旁邊的香菇生產基地里,香菇已采摘完畢。
二片叢生,絨毛短而少,形似“飛燕”,房縣黑木耳“色鮮、肉厚、朵大”。“我們一直用原木栽培,據說這種方法在我們這有上千年歷史了。”村民樂呵呵地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房縣地處鄂西北,山巒起伏、氣候溫潤,位于“北緯31度香菇黃金帶”,是全國聞名的“耳菇之鄉”。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傳統的原木栽培技藝,讓這里產出的黑木耳色好形美、清香滑膩,售價為普通產品的2倍。房縣香菇則“色澤好、外觀美、清香滑膩、質地純正、營養豐富”。
2009年,房縣黑木耳、房縣香菇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為了守好金招牌,房縣一手抓標準建設,一手抓品牌保護,制定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從源頭把控質量。目前,已有12家企業獲準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
朵朵香菇形態飽滿,黑木耳膠質透亮。成立于2020年的房州味道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當地耳菇產業品牌化發展的縮影。走進生產車間里,濃烈的香味撲面而來,工人們一絲不茍地將優質產品分揀、檢測、裝入印有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包裝中。
“我們嚴格按照房縣耳菇相關標準進行生產、加工,規范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走品牌化發展路線,用標后業務量增長超60%。”該公司總經理曾清兵介紹,公司代表“房縣香菇”參加第三屆湖北地理標志大會暨品牌培育創新大賽榮獲金獎。
2020年9月,房縣黑木耳、房縣香菇成功入選中歐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首批互認互保名錄。此后,房縣耳菇出口創匯持續增長,年增幅超20%。截至2024年底,出口額已達700萬美元,帶動7萬余名相關從業人員增收致富。
詩經故里的“液體黃金”
黃酒博物館、手工黃酒制作區、民俗小酒館……8月20日,坐落在209國道旁的花田酒溪黃酒民俗文化村綠蔭環抱,黃酒品牌達200余家。
房縣是詩經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詩經》的采集者尹吉甫生于房縣、食邑在房縣,《詩經》中的很多篇章至今仍在房縣廣為傳唱。據傳,《詩經》中“既醉以酒,既飽以德”,此酒,就是指房縣黃酒。
走進村民瞿萬江的釀酒作坊,陳列的玻璃瓶、瓷瓶包裝琳瑯滿目。很難想象,多年前他還因腰傷致貧,困在土磚房里。2014年4月,房縣黃酒獲批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5年,瞿萬江放棄打工回鄉開起黃酒作坊。
“依托地理標志產品的品質信譽,黃酒才能拓展電商渠道,以前在外打工每月掙兩三千元,如今全年毛利潤可達80萬元左右。”瞿萬江和妻子幸福地笑著。
房縣黃酒用的是當地著名的三寸糯,因三粒米加在一起剛好一寸而得名,其油潤滑亮黏性強烈,米香厚重,至今也只有在房縣高山地帶少量種植。一捧糯米、一把酒曲、一桶清水,結合傳統手工釀造技藝,以及房縣獨特的自然氣候和微生物菌群,造就了房縣黃酒酒色清黃、酒性溫和、酒味綿長的獨特品質。花田酒溪黃酒民俗文化村所在的房縣土城鎮土城村,全村釀造戶256戶,2024年全村黃酒產量達600萬斤,總產值突破6000萬元。為確保產品品質,房縣制定《房縣黃酒小作坊生產管理指南》,推動小作坊規范使用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目前已有74家小作坊獲得商標使用許可。
圍繞一部詩、一壺酒,房縣培育出忠和酒業、廬陵王酒莊等一批龍頭企業,開拓出一條具有鄂西北特色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忠和酒業在傳承房縣黃酒非遺技藝基礎上開發出氣泡系列、果酒系列等新品,滿足多元需求。“地理標志賦予房縣黃酒獨特性,使產品品質更有保證,讓我們在競爭中更具優勢。”該公司董事長助理李海蘭表示。
廬陵王酒業有限公司將生物滅菌保鮮法融入發酵工藝,攻克黃酒保鮮運輸難題,擁有專利21件,注冊商標57件,制定黃酒企業標準8項。
2020年,房縣黃酒獲得湖北地理標志大會暨品牌培育創新大賽金獎;2022年,房縣黃酒獲得“我喜愛的湖北品牌”電視大賽金獎。
通過“政策支持+科技賦能+品牌驅動”,目前,全縣黃酒生產企業17家,標準化黃酒釀造作坊276家,年產黃酒達10萬噸,今年上半年實現產值18億元。8月,3200斤房縣黃酒從房縣啟程,正式進入日本零售市場。
湖北省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地理標志“底蘊尋源”新聞行路線設計為“上春山”“問楚水”“訪百草”“品荊楚”四站,以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名錄和“一帶一路地理標志品牌推廣清單”的地理標志為核心載體,打造“知識產權+文旅”融合經典線路,提升湖北地理標志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