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生態富民,點亮好“豐景”
“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悠悠剡溪,潤澤兩岸山水,紹興嵊州的自然風光曾吸引無數文人墨客舟行探訪,千古詩篇流連間,傳唱這片沃土的詩意與韻味。
近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嵊州積極探索“兩山”轉化的特色路徑,一批美麗鄉村跳出深山,點燃了鄉村文旅的熱度。
為森林測算“身價”,探索自然資源資產價值轉化路徑,生態紅利惠及更多村民;喚醒山水,深山小村“走紅”網絡引來更多流量;探索交旅融合,更多山村“抱團”奔共富……守住山水鄉愁,嵊州正唱響綠色蝶變的序曲,描繪出通往綠色共富的幸福長卷。
喚醒沉睡山水
點燃鄉村文旅熱
嵊州市貴門鄉葉村西施巖自然村,村民葉忠燕開了一家小餐館,在邊上的生態停車場啟動建設之前,她和鄰居們一樣,對“GEP”這個詞還沒有概念。
作為省級森林鄉鎮,貴門鄉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這里古樹參天,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近年來,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企業參與的形式,嵊州啟動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為貴門鄉20余萬畝森林完成“估價”,以此獲得GEP貸款后,用于當地的森林養護和綠色共富項目建設,探索出了一條市場化、可持續的自然資源資產價值轉化路徑。
為了細算青山“生態賬”,嵊州市交投集團牽手浙江農林大學,組建校企合作專業團隊,詳細算出貴門鄉森林資源中水源涵養、空氣凈化、碳匯、負氧離子等12種生態產品的功能量和價值量。據核算,貴門鄉森林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為37.74億元。
根據這份“生態賬本”,嵊州市交投集團獲得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授信9.5億元。鄉村振興有了“啟動金”,百姓們捧起生態“金飯碗”,這些資金除了用于森林養護,還帶動了一大批綠色共富項目。
“生意越來越好了!忙的時候還要找人幫廚呢。”葉忠燕高興地說,原來家鄉最珍貴的“財富”,一直就在自己身邊。餐館旁的生態停車場完工后,緩解了村里承載量小、游客停車難等問題,游客絡繹不絕。
“目前,項目庫里已登記有百余個綠色共富項目,涵蓋生態停車場建設、道路提升改造、游步道修建等惠民工程。”貴門鄉人大主席鄭永全介紹,近年來,貴門鄉立足自然優勢,依托綠色共富項目,積極開發鄉村休閑旅游精品路線,已走上一條生態立鄉、產業富鄉、和諧安鄉的發展之路。
貴門鄉的成功實踐,提供了一個可復制、可推廣的“兩山”轉化樣板。“讓更多人享受到好生態帶來的‘紅利’!”嵊州市交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當地還計劃在谷來鎮、長樂鎮等森林覆蓋率高、自然資源豐富的鄉鎮推廣GEP核算和轉化。
在實踐中探索、創新,喚醒沉睡的自然資源,為百姓帶來更多獲得感。在嵊州,像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
仙巖鎮舜皇村牽手高校“鄉村CEO”運營團隊,聚焦茶旅特色,深挖優勢資源,打造“云上舜皇”文旅綜合體、茶產業共富工坊和片區農特產品展銷中心,“云游徑”、茶藝街等成為熱門打卡地;貴門鄉璞玉村引入專業第三方量身設計,村口的爛泥塘變成荷花池,嶄新的荷塘映坊景觀帶引來旅拍客和年輕人,村邊還開辟出一大片生態稻田,推出親子體驗、研學游等項目……在嵊州的廣袤山水之間,正流傳著一個個生動的鄉村蝶變故事,好生態換來了真金白銀,更多人在“家門口”增收致富。
“接下來,將持續推進詩畫嵊州和美鄉村建設,提升鄉村大美風貌,打造山水好、顏值高、文旅旺的美麗鄉村風景線示范樣板。”嵊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打造農產品牌
守住鄉愁奔共富
在香榧之鄉谷來鎮,香榧產業迎來了新的機遇。近年來,為進一步拓展香榧興村共富全產業鏈,幫助榧農增收,谷來鎮探索“林下經濟”,鼓勵榧農在香榧林間套種玉竹、黃精、覆盆子等中藥材,將林下的“留白”空間利用起來。
依托香榧產業,谷來鎮還推出康養游、榧香市集、助農直播等香榧主題文旅系列活動,吸引游客參與農事體驗、榧藥研學、DIY藥膳茶飲等,擦亮香榧文化“金名片”,提升香榧興村共富全產業鏈標準化水平。
谷來鎮積極探索“榧藥共植”,為特色農產品打開更廣闊的市場,這是嵊州打造鄉村“土特產”全產業鏈,推動“富樂鄉村”建設的縮影。
培育一批農家樂村、美食村;加大茶葉、香榧等機械化設備的研發推廣應用;去年,全市茶葉畝均增收超2000元,還規劃新增12條茶葉加工包裝數字化生產線,培育名優茶、創制新茶飲……目前,嵊州正聚焦茶葉、香榧、小吃等特色產品,打造數條鄉村“土特產”全產業鏈,帶動百姓增收致富。
“發展宿集、文創、電商等新業態,為土特產解鎖更多新路子。”嵊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除了加強現代化農事服務,嵊州還通過政策扶持、補強產業薄弱環節等,提升產品附加值,預計到2025年底,全市鄉村土特產全產業鏈總產值將超過200億元。
除了香榧產業蒸蒸日上,嵊州還有“世界著名茶鄉”“桃形李之鄉”“中國小吃名城”等美譽,近年來,嵊州推動相關產業品牌化發展,進一步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酸酸甜甜很好喝!”不久前,嵊州特色飲料桃形李汁迎來升級后的新版本,口感更加細膩,受到不少外地游客的喜愛,在飲料瓶上,“嵊情家味”的標志非常顯眼。近年來,嵊州推出“嵊情家味”區域公用品牌,包含越鄉龍井、桃形李、香榧等子品牌,通過聚合資源“組團”發展,進一步提升特色農產的品質,向更多人推廣這些極具辨識度的嵊州“好味道”。
探索文旅交融
綠水青山“出圈”來
在“火”起來之前,嵊州市長樂鎮小昆村只是“蝸居”在西白山深處的一個寂寞小村。雖然這里自然風光出眾,發展文旅的底子不錯,但由于缺少通村公路,小村顯得閉塞,沒有像樣的業態,鮮有游人問津。
近年來,“空心村”里變了樣——一輛輛滿載客人的大巴車沿著寬敞的鄉村公路,從山腳直達小昆村停車場,游客們入住村里的精品民宿,游山水、品村咖、賞星宿,體驗悠閑的鄉村慢生活。
從兩車交會都困難的破舊“羊腸道”,到雙車道、6米多寬的標準化公路,嵊州從2022年啟動的共同富裕示范區交通基礎設施工程,為西白山片區67.4公里的山區道路帶來“爆改”方案,小昆村也借此打通了連接山外的大門,帶著村里的山水美景“出圈”。
去年,“西白忘憂”環西白山美麗精品示范環線成功入選省“四好農村路”交旅融合精品線路。在這條環線的牽動下,“民情日記”發源地雅璜村、“星宿部落”小昆村、“云上茶集”西白山村、“文旅康養”王院村等極具辨識度的鄉村振興先行村“抱團”發展,游覽項目更多、體驗更豐富,更能留住外地客人了。
隨著便捷交通而來的,遠不止八方旅人。
“登山健身賞美景,就在西白山!”近日,2025浙江嵊州“西白云路”山地越野公開賽發布招募信息,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選手和志愿者報名。在這之前,還有“浙東唐詩之路”全國登山大賽、全省2025環浙騎游嵊州站、趣味AR尋寶大賽等大型體育賽事落地嵊州的山間小鄉村,吸引了五湖四海的選手齊聚競技,享受體育鍛煉帶來的快樂,感受剡溪兩岸的秀美風光和人文魅力。
小村辦起大賽、承接大活動,是嵊州借助優越的自然資源,發展賽事經濟,為鄉村引流的實踐,也正是通過交旅融合,讓“升級”后的鄉村道路和基礎設施擁有更強的承載能力,甚至還為小村子接軌國際潮流“牽線搭橋”。
不久前,作為比亞迪美洲商務大會系列活動的其中一站,石璜鎮西白山村迎來了數百名外國客人。“風景棒極了!”巴西客商亞歷山大·弗里德里希和朋友們在附近的山路上參加新車試駕,沿路拍下許多照片和視頻。他們還在高山茶園流連,“打卡”露營休閑區,連連豎起大拇指,夸贊山鄉好風光。
如今,“西白忘憂”“鹿門訪友”“金庭問道”等新時代美麗鄉村共同富裕示范帶已成為嵊州的鄉旅“金名片”,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打卡”,探訪好山好水的詩與遠方。
在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為鄉村振興解鎖更多新路子的同時,嵊州不斷推進鄉村宜居化,還通過開展未來鄉村、共富片區建設,打造更多的“模范鄉村”和美麗鄉村風景線示范樣板,其中,小昆村、黃箭坂村還被列入2025年第二批(非山區海島縣)省級重點村。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