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小京生搭上共富工坊快車
8月21日一早,新昌縣城南鄉秦高村村民求伯正已經在地里忙活了。他揮鋤挖土、彎腰撿果,身后是一筐筐還帶著泥土清香的花生。
他家的三四畝花生田,今年迎來“大年”。“一畝地產量大概有250公斤,比去年多了近50公斤,一畝地估計有三四千元收入。”求伯正一邊抖落花生上的泥土,一邊盤算著收成,臉上盡是豐收的喜悅,“有了共富工坊,銷路不用愁”。
小京生花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志產品,是當地人眼中的致富果。但過去分散種植、標準不一,導致品質波動、銷路不定,“豐產難豐收”的困局經常上演。
轉機來自一場由政府、企業和黨員共同牽頭的產業變革。“單打獨斗沒有出路,必須把大家擰成一股繩!”去年,在城南鄉政府推動下,“京生城南”共富工坊應運而生。
工坊成立后,城南鄉整合岱石片海拔400~500米之間的7個村的資源,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新模式,推動500畝花生走向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同時,一支由12名黨員組成的技術服務隊穿梭于田間地頭,今年已開展指導80多次。
關鍵技術有指導,質量檢測有標準,銷售渠道有保障,更讓農戶吃下“定心丸”的是“先賣后種、以銷定產”的訂單農業模式和“保供種、保收購”的“雙保”合約。
提升價值鏈是持續增收的關鍵。共富工坊依托炒貨廠引進智能生產線,開發出炒貨、鹵味等深加工產品,成功注冊“小紅貓”“新花”雙品牌,獲“新昌優選”區域認證。如今,小京生零售價從每公斤50元提高到70元,銷量反而增長30%。
產業的蓬勃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回到村莊。“直播2.34萬人次觀看,一場賣出5萬元!”城南鄉鄉長陳維凱提起去年“鄉味城南、京生共富”助農直播的成績,難掩興奮之情。今年,結合“掛單奔中”幫扶機制,小京生已成功進入世紀聯華等160余家商超,與寧波等地客戶簽訂年訂單超600萬元。
如今,這顆小小的“金豆豆”已成為撬動鄉村發展的大產業,整個產業鏈帶動200余名農戶參與,年產優質花生5萬公斤,新增就業崗位80個,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帶動、農戶參與、市場運作”的模式,小京生蹚出了一條產業振興促共富的新路子。“我們將持續放大這一模式的示范效應,拓展至高山蔬菜、生態茶園等特色產業,讓更多農戶共享發展成果,在家門口富起來。”城南鄉黨委書記章利紅說。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