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子長出大產業 ——宜豐竹產業鏈拓寬增收致富路
地處贛西北的宜豐縣,是首批“中國十大竹鄉”之一,毛竹林面積達87.2萬畝,活立竹蓄積量約1.2億根,居全國第三、江西省首位。
近年來,該縣將竹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形成集毛竹種植、晾曬、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竹產業鏈,探索出一條“以竹興業、以竹富民、以竹促旅”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以竹興業 產業騰飛
仲夏時節,走進宜豐縣工業園區省級全竹科創產業園,只見一根根毛竹被加工成車廂底板、全竹家具、竹纖維飯盒……這些竹制品不僅在國內備受歡迎,還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遠銷歐洲、美國和日本的大型商超,其中鞋撐年出口量達500萬個。
近年來,以竹代塑、以竹代鋼趨勢日益明顯。該縣立足生態稟賦,發揮竹資源優勢,大力扶持竹板材、竹集成材、竹工藝品等一批企業落地。通過數智化改造、綠色化轉型,該縣以打造全竹產業科創園為牽引,形成以竹木加工企業為主的綠色建材產業集群,開辟了一條從粗放到集約、從規模到效益的發展之路,竹產業全鏈條體系逐步壯大。
目前,該縣有各類竹加工企業11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7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30家竹木企業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擁有竹建材、竹家具、竹工藝品、竹飲料等產品十多個類型、上千個品種,獲評江西著名商標4個。去年,該縣綠色建材產業集群工業總產值達18.38億元,入選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以竹富民 美食增收
竹香明筍絲、冬筍炒臘肉、官山竹筍雞、竹蓀湯、竹筒飯……竹海育珍饈。在宜豐,一竹便可成宴。“宜豐竹筍”作為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產品,不僅是地方特色美食,深受五湖四海食客的青睞,更是生態富民密碼。
近年來,該縣針對竹林資源利用率低、經濟效益不高等問題,對低產低效毛竹林進行改造。通過技術改造,雙峰林場的筍竹兩用豐產林基地每年畝產鮮筍達1000公斤以上,年產值增加60萬元。
該縣積極拓寬村集體產業經濟增收渠道,帶動竹農并吸納部分村民進入竹制品企業就業,增加務工收入。40%以上的農戶從中受益,竹農人均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
如今,該縣共建成筍竹林基地20萬畝,全年可采伐毛竹約1000萬根,年產竹筍13.5萬噸。土特產成為該縣興業富民的金字招牌。
以竹促旅 生態生金
近年來,該縣充分活化特色森林旅游資源,加速推進以文培元、文旅融合,以雙峰竹海、竹文化園等為載體,發展竹元素鄉村生態旅游和休閑康養產業,加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推動資源變現向生態增值躍升、含綠量向含金量轉變。
“云端小水”度假區,位于宜豐縣車上林場小水村,森林覆蓋率超過85%,竹海連綿,環境優美,已創建省級3A級鄉村旅游點,每年接待游客8萬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超百萬元。宜豐洑溪天沐湯集,依山傍湖而建,打造出集“森林+旅游+康養”綜合體度假區,吸引南昌、長沙等周邊城市的游客來此沐山林溫泉、住竹景客房、吃綠色食品、吸富氧空氣。當前,該縣與竹文化相關的民宿有400多家,賞竹海風光、吃竹鄉竹宴、住竹鄉民宿的旅游流量正在增長。
一根翠竹煥發綠色新生。如今,該縣已然形成竹林生態美、竹產效益強、竹業文化興、竹鄉群眾富的竹產業新興業態。“中國竹鄉”宜豐正以蓬勃之姿續寫新的篇章。(袁汝晶 徐夢文)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