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出口蜜橘十余萬噸 這座“鋼城”為何甜出“國際范”?
盛夏的“鋼城”新余,鋼花飛濺的工業圖景之外,漫山翠綠正孕育著興業富民的美好期許。
紅壤丘陵,綠浪翻滾。在渝水區姚圩鎮七里山萬畝蜜橘基地,青翠茂密的枝葉下青果掛滿枝頭,果農的臉上難掩喜悅:“人努力,天幫忙,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在豐產在望的基礎上,要做好后期管理,確保產量、品質雙提升。”近日,新余市提出,聚焦新余蜜橘產業三年倍增目標,持續強化科技保障、市場推廣、品牌打造,不斷提升新余蜜橘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促進豐產增收。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新余蜜橘是當地特色富民產業。截至2024年,蜜橘種植面積達21.2萬畝,年總產量約24萬噸,產值超13億元,其中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出口國外市場。
一顆小橘子,如何能甜出“國際范”?
果農采收新余蜜橘。大江網視覺江西杜建群攝
新余市分宜縣分宜鎮水北村蜜橘種植基地,果農忙著搬運蜜橘。大江網視覺江西袁建兵攝
幾代科研人的努力結出“甜蜜果”
贛中沃土藏靈氣,七秩耕耘橘韻長。說到新余蜜橘,故事還得從40多年前講起——
1977年,原新余縣農業局果業專家顧承業、葉前法在姚圩鎮彭家村柑橘群體“本地早”中,發現了一株與眾不同的枝條。經過精心培育,這株優變品種便是新余蜜橘的雛形,初定名“彭家39號”。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幾代科研人員為新余蜜橘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1999年,新余市農業部門正式將“彭家39號”更名并申請“新余蜜橘”商標。
作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柑橘優良新品種,新余蜜橘被列為江西重點支持的第三大特色主推柑橘品種和全國特色柑橘品種優勢產區。2012年,新余也由此獲得“中國蜜橘之鄉”稱號。
如今,這顆小橘子可不得了,不僅是新余的地方農特產品的名片,也是群眾增收致富的“黃金果”。
截至2024年,全市新余蜜橘種植面積達到21.2萬畝,年產值13.2億元,帶動了5萬余人就業。
全市擁有連片500畝以上的市級龍頭企業25家,果業合作社38個,連片1000畝以上的省級龍頭企業5家,擁有1000畝以上的基地11個。
隨著產量的增長,新余蜜橘不僅在國內市場亮出品牌,也在國外高端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時間回溯至2012年11月,新余第一批500噸新余蜜橘經檢驗檢疫合格,順利出口俄羅斯,這也是新余蜜橘首次以自主品牌走出國門。
這幾年,新余更是加快“黃金果”走出去的步伐。去年,新余蜜橘出口量占全市總產量50%以上,創下歷史新高,新余蜜橘越來越有“國際范”。
據新余市農業農村局果業科相關人員介紹,目前新余蜜橘已經出口至越南、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俄羅斯等國家,今年眼看豐收在望,現在已經著手加緊拓展海外市場的銷售渠道,爭取能進入更多國家市場。
“小橘子”何以成為大產業?
肉嫩化渣、酸甜可口、風味獨特,嘗一瓣新余蜜橘,便可領略其獨特魅力。
因“工小美”著稱的新余,如何把“小橘子”孵化成大產業?
相關專家認為,農業產業化路徑,無外乎就是要找準路子,在“土”字上謀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產”字上下功夫。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和新余特色富民產業,蜜橘產業如今已成為當地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抓手。
絕招在哪?保持戰略定力很重要。
多年來,新余精心謀劃蜜橘產業發展藍圖,并在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以及產業化經營方面做了諸多努力。
6月22日,新余提出要發揮好產業鏈鏈長制作用,加強資源整合和部門協作。要繼續深化與江西農業大學、果蔬儲藏與保鮮省重點實驗室等高校與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合作,強化科技賦能。
作為新余規模最大的“土特產”,該如何抓住機遇,把新余蜜橘整個產業的品質提高起來,把產業品牌做響,把營銷的市場面做寬?
這是從量變到質變進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今年3月,新余召開了新余蜜橘產業鏈工作推進會,要求抓好鏈條賦能,打通生產、加工、營銷、流通等環節的“中梗阻”,不斷提升新余蜜橘品牌的市場知名度、美譽度。
去年,新余提出了要樹立農業現代化理念,因地制宜提升新余蜜橘的綠色生產力和品質競爭力,走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之路,健全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努力將新余蜜橘產業建設成現代化大產業。
碧玉凝霜千嶺秀,黃金綴樹萬村香。這是新余蜜橘產業發展的未來寫照。
2024年,《新余市推動新余蜜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出臺,明確提出到2026年,全市新余蜜橘面積增長并穩定在22萬畝,總體實現高產穩產,總產量達到50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50億元,帶動農民就業5萬人左右。
融合發展,讓果子價值最大化
蜜橘產業的繁榮,為新余市蜜橘從業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
“這是一個富民產業,給種植戶帶來了不錯的收入。”江西德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賀平告訴記者。
10多年前,賀平開始種植新余蜜橘,一共有4000畝,目前已經有2000畝掛果,每年產量有約800萬斤。最近幾年,新余極為重視發展蜜橘產業,出臺了很多支持政策,種植戶都充滿信心。根據目前的預測,今年全市約有10億斤的產量,又是一個豐收年。
新余蜜橘經過四十多年的推廣與發展,逐步形成規模與市場,成為我國具有特色的地方柑橘品種。
不可否認,與周邊省、市蜜橘產區相比,新余蜜橘品牌建設還存在不耐貯藏、產業示范帶動還不強、資源優化與整合力度還不夠等問題。
把一顆果子的價值最大化,新余要玩出新花樣——“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以橘促旅,以旅興橘,深挖文旅發展潛力。
舉個例子,為打造“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新樣板,去年10月,新余市把仙女湖馬拉松賽與新余蜜橘文化節融合舉辦,通過將體育賽事與文化節相結合,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新余市農發集團董事長黃屹東認為,要圍繞打造新余蜜橘產業鏈,創建高端自有品牌。加快推動產業融合智創園建設項目落地,實施標準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提升品質和產量。
新余蜜橘,期待下一個金秋。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