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芒果年產值破11億背后的振興密碼
在玉溪市元江縣干熱河谷,1206株百年芒果古樹與24.2萬畝現代種植園交相輝映,科技賦能、電商直播、農旅融合正在這里生動描繪出一幅傳統與創新交融的產業圖景。2024年,這片孕育著中國最早芒果種植史的土地,交出了芒果產業26.4萬噸產量、11.6億元農業產值的亮眼數據。
從千年古樹到“一縣一業”
元江芒果的種植史可追溯至1455年《云南圖經志書》的記載,現存千年古樹群更成為活態農業遺產。如今,這片熱區已形成“一核、一帶、多點”的產業布局,臺農1號、金煌芒等早中晚熟品種錯峰上市,5-9月持續供應市場。2014年“元江芒果”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連續22屆金芒果旅游文化節的舉辦,讓這一古老產業煥發新活力。
元江芒果的核心競爭力源于自然稟賦。紅河流域海拔1200米以下干熱河谷區,年平均氣溫24.7℃、日照2291.7小時,無霜期長達364天,被稱為“天然溫室”。元江芒果上市期恰好填補了國內5-7月芒果市場“空檔”,早熟品種占比達60%,價格優勢顯著。
產業升級的背后是全鏈條的突破:云南大有為食品等加工企業開發出速溶精粉、芒果酒等系列產品,年加工能力達1.5萬噸;電商渠道打通北上廣深等20余個省市市場,冷鏈物流體系逐步完善。5.2萬從業者中,13500戶農戶通過“合作社+龍頭企業”模式實現增收,甘莊街道更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賦能
盡管成績亮眼,元江芒果仍面臨挑戰:分散種植導致標準化程度低,38%的果園缺乏機耕路和灌溉設施;品種盲目更換現象突出,部分農戶因市場波動頻繁改種,反而影響收益;薊馬、果實蠅等病蟲害防控能力不足,制約品質提升。
破局之道在于科技賦能。元江縣正推進“三園一圃”示范基地建設,與熱科院、云南農大等機構合作開展品種改良;2025年農業規劃明確將芒果作為“一縣一業”核心,每年投入專項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和綠色防控。電商協會的成立推動線上銷售占比提升至30%,“互聯網+芒果”模式讓元江鮮果48小時直達全國餐桌。
每年6月的金芒果文化旅游節,如今已成為元江的“城市名片”。節日期間,游客可探訪千年芒果古樹群,參與鮮果采摘、芒果宴等體驗活動,2024年節慶期間帶動旅游消費超8000萬元。“農業+文旅”模式,正推動芒果產業從單一銷售向“觀光+體驗+文創”多元業態轉型。
“站在新起點,元江芒果正以‘地理標志+產業鏈延伸+農旅融合’的組合拳,書寫著熱區農業的現代化答卷。”元江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趙興東說,從1455年的古籍記載到2025年的數字農業,這片土地上的芒果產業,正成為鄉村振興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的生動樣本。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