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縫里的『硒』望 ——寧夏中衛硒砂瓜的荒漠突圍與品牌進階
7月驕陽照耀下,放眼望去,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環香山地區的砂石地綠意盎然,圓潤飽滿的硒砂瓜在瓜蔓間泛著油亮的光澤。
這里,海拔1800米~2300米,氣候干旱,全年降水量200毫米、蒸發量2000毫米。早在200多年前,這里的百姓為了生存,把經過風化、被山洪沖刷到山溝里淤積的砂石,拉運、鋪壓在干旱的山坡地上種植糧食。
后來,他們創造了一項農業“奇跡”——壓砂種植技術,將風化的巖石碎片鋪壓在灰鈣土上,形成10~15厘米厚的砂層,如同給大地穿上“鎧甲”。這項技術讓當地實現了從“十年九旱”到“十年九豐”的蛻變。
砂石之地孕育西瓜的甜蜜密碼是什么?據中衛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當地砂石中含有大量硒、鋅、鈣等微量礦物元素和干旱、晝夜溫差大等氣候特點,西瓜在生長過程中日照充足,有效積溫高,加之沙爍鋪壓的蓄水、增溫等效果,使硒砂瓜除積蓄了普通西瓜的大量糖分、維生素、氨基酸等礦物外,還從砂石中吸收了大量的硒、鋅、鈣等微量元素。
如今,當地瓜農廣泛應用嫁接育苗技術,將西瓜幼苗精準嫁接到耐旱抗病的南瓜砧木上。這一技術不僅大幅提高了幼苗存活率,更能促使根系深扎砂石層,充分吸收地下水分與礦物養分。與此同時,膜下滴灌與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成為提質增效的核心——根據西瓜不同生長周期的需求,通過滴灌系統將水與營養液按科學比例直接輸送至根部,使肥料利用率提升30%。這些創新技術如同為硒砂瓜生長鋪設了“精準供養通道”,讓每顆西瓜在干旱環境中都能汲取充足養分。
優質硒砂瓜獨具辨識度。果皮以淺綠為底色,均勻分布著深綠色條帶,果實著地處因砂石墊壓留下獨特的烙印,天然雕琢的外形與香甜口感深受市場青睞。其品質不僅獲得消費者認可,更攬獲多項重磅榮譽——先后躋身“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榮膺全國“一村一品”十大知名品牌。值得一提的是,硒砂瓜還憑借卓越品質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專供農產品,以“砂地珍品”的身份登上國際盛會,將西北旱塬的豐收碩果推向世界視野。
沙坡頭區重視硒砂瓜品牌保護,通過注冊“中字標”“至尊瓜”等標識,嚴格執行“一瓜一標,一年一印”的防偽溯源制度,建立品牌保護信息平臺,統一印制防偽溯源專用標識。消費者通過掃描瓜上的防偽溯源二維碼,便可查詢到種植主體信息、種植計劃、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詳細信息,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以科技手段為硒砂瓜的綠色品質與安全保障層層加碼。
為進一步推動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中衛硒砂瓜金字招牌,今年中衛市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硒砂瓜品質提升、品牌保護和農民增收。通過建立“產業聯合社﹢小產區管理”運行機制,推行“八統一”措施,即統一生態布局、農業保險政策、生產技術規范、種子種苗供給、防偽溯源標識、品牌銷售、銜接資金安排和信息化平臺發布,完善全產業鏈政策支撐體系,不斷提升硒砂瓜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大紅瓤、小薄皮,個大飽滿,甜度高。”中衛硒砂瓜的品質,讓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瓜商王大軍連連稱嘆。作為第9年奔赴沙坡頭區收瓜的“老主顧”,他見證著這片砂土地的甜蜜饋贈。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何專成更道出行業認可:“全國6000多家門店年銷萬噸硒砂瓜,我們連續十幾年扎根中衛采購。”
7月中旬,這片承載著農戶希望的瓜田陸續迎來開園時刻。從田間采收的前端作業,到住宿餐飲的末端服務,整個產業鏈如同一架精密運轉的機器,在砂土地上奏響熱鬧的豐收序曲。“今年全市3.13萬公頃硒砂瓜,隨著產銷政策‘組合拳’落地,真正做到了種植有保障、銷售無障礙、品牌有提升。”沙坡頭區委相關負責人的話語里,充滿了旱塬變糧倉的底氣。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