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何以贏得海外市場青睞
近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答問時表示,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品牌”,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得益于中國完整的產業體系、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和長期的創新研發。中國品牌憑借科技含量、文化底蘊、設計靈感以及融通中外的情感價值,正在贏得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的青睞。
中國品牌出海,是一個長期被關注和熱議的話題。近年來,眾多中國品牌不斷推進海外業務,不僅在跨境電商領域表現亮眼,還在海外開設線下門店并發展供應鏈。中國品牌的“科技范兒”“中國風味”“中國設計”吸引著國外消費者的目光。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揚帆出海,展現了中國品牌的新形象,也為海外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
與早期中國企業出海只是簡單地把在中國生產的產品賣到國外不同,如今中國品牌出海的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最明顯的變化是出海產品品類日益多樣化,涵蓋食品飲料、美妝日化、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每個品類都有各自的市場定位和經營策略。比如,家電品牌作為出海先行者,通過自建生產基地和兼并收購等方式加速全球化進程;國貨美妝等,則憑借獨特的產品設計和高品質受到海外消費者追捧。
中國品牌出海更深層的變化,是實現了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戰略轉型。中國品牌近些年全球化進程加速,出海品牌數量、行業領域顯著擴大,出海目的地也趨向多元化。出海版圖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歐美市場,而是不斷向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拓展。為更好地適應海外市場,中國品牌開始采取深度本地化戰略,從產品設計、營銷策略到供應鏈管理,都力求與當地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相契合。同時,市場經營策略也不再單純依賴價格競爭,而是更加注重品牌價值的提升,致力于提升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認知度和忠誠度。
目前,中國品牌出海呈現出多行業突破、全鏈路創新、文化賦能等特征。許多出海品牌通過“技術﹢品牌﹢本地化”的多維整合,更加強調長期價值與生態協同,實現從產能價值到品牌價值的深刻蛻變。
中國品牌出海模式實現“質”的飛躍,背后的主推動力恰恰來自這個“質”字。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不斷升級,他們不只關注性價比,更看重產品品質、科技含量和品牌文化。為適應這一變化,我國企業逐漸放棄通過低價獲取市場份額的舊思路,開始探索新路徑以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他們把關注點放在質量和品牌運營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采用新技術優化產品,運用先進質量管理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憑借過硬的產品和服務質量以及獨特的創新設計,諸多中國品牌獲得了市場競爭優勢,打破了全球市場固有的競爭格局,得以與傳統的西方品牌分庭抗禮,甚至在某些市場領域(如新能源汽車、家電、手機等科技產品)改寫了國際市場的競爭關系。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些領域所獲得的突破,不僅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轉型的階段性成果,更是近年來我國統籌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注重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體現。這些因素持續發揮作用,也正在為中國品牌實現跨越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在驅動力。
中國品牌出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條路也并非一帆風順。中國品牌企業要不斷加強內功修煉,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打造差異化品牌形象,增強品牌競爭力。熟悉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制度,加強合規管理,保護合法權益。尊重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習俗,關注當地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適時調整本土化戰略。通過品牌載體柔化文化內涵的植入,更好地打破文化隔閡、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品牌的認知力、傳播力、建設力和引領力。
未來,隨著全球博弈態勢不斷變化以及各種新技術不斷涌現,此前固化的國際市場競爭格局將進一步松動,中國品牌有望在這一歷史契機中快速崛起。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