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繪就鄉村新圖景
徑山村茶山。余杭發布供圖
當杭城被夏日的暑氣包裹,富春江邊的荷花卻逆勢綻放,把整個夏天的熱情都藏進了花蕊里。7月,富陽區上山村的大片荷花迎來盛花期,滿屏荷韻的美景刷屏社交平臺。清晨5點半,當第一縷陽光穿透晨霧,花瓣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隨手一拍就是“宮崎駿漫畫”的既視感。
誰能想到,如今擁有這片讓都市人趨之若鶩的花海、并獲得 “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的上山村,十余年前還是一個經濟發展依靠傳統農業的僻靜村落。村黨總支書記汪衛中還記得,2010年他剛到村里工作時,這里連條像樣的水泥路都沒有。轉折始于2018年的“環境整治攻堅戰”——村民們清理廢桿廢線,開展田相整治行動,將300畝流轉土地改造成荷塘,打造出“荷美上山”景觀。
如今每到夏季,漢服姑娘們撐著烏篷船穿梭在荷花叢中,船槳劃過水面的聲音與荷塘音樂節的民謠吉他聲交織,岸邊的美食集市用蓮蓬、荷梗烹制著“荷塘宴”,魚蝦的香氣混著農家甜點的清甜,引得游客排起長隊。
“田心源?荷塘里”農場創始人應峻松指著荷田里的田螺、泥鰍笑言:“以前只知道種荷花,現在依托這片荷塘,村里串聯杭州小六石歡樂園、新登古城等景點,打造主營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產品推廣、親子研學、文化宣傳等內容的農文旅游樂園。環境美了,產業發展了,村莊變成了旅游景區,村民收入增加了,文明素養也不斷提高。”
每到周末,超萬名游客涌入村里的農產品精品館,帶走包裝精美的“杭映蓮品”,也帶走了“上山喊您來下鄉”的吆喝聲——這聲吆喝里,藏著連續七年舉辦音樂節帶來的500余萬元營業額,更藏著村民們從“守著田園空嘆貧”到“四季皆景皆生金”的蛻變。
當上山村的荷花成為游客鏡頭里的焦點,余杭徑山村的茶山也正以另一種綠意解鎖著鄉村旅游的多元可能。
漫步徑山村,一個頭戴斗笠、背著茶簍的萌趣卡通形象隨處可見——這是返鄉青年馬寬和團隊為村子打造的旅游IP“徑靈子”。據村黨委書記俞榮華介紹,現在每到假期,開放的“徑靈子樂園”已成露營休閑勝地;“徑靈子”抱枕、點茶套裝等文創產品,更讓游客能把徑山茶文化“打包”帶回家。
隨著年輕力量不斷注入,徑山村的茶文化傳播正煥發創意活力。主題民宿、特色莊園與茶主題劇本殺等新業態競相涌現,構建起以禪茶文化為內核的茶文旅深度融合產業形態。2024年,村子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在徑山茶文化公園“夢山徑”里,游客可身著漢服觀賞沉浸式演出、入住茶文化主題客房;徑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徑山禪茶”非遺空間里,抹茶冰淇淋、抹茶冰沙等新式茶飲人氣爆棚;徑山書院推出的禪茶主題劇本殺,以數字文旅手段串聯全鎮景點,讓玩家在游戲中穿梭于茶園、茶器構筑的文化場景間。
“村里環境好、文明程度高,提供的旅游服務也豐富,既能品禪茶,又能體驗非遺,我們都喜歡來。”來自湖州的楊女士道出了不少游客的心聲。
一杯徑山茶,正以全產業鏈思維釋放品牌價值。通過延伸茶產品鏈與價值鏈,村里將茶事體驗、文旅活動與農業生產有機融合,借“徑靈子”IP與“禪村喫茶去”品牌,讓游客深度參與采茶、制茶全過程。如今徑山村綠茶年產量近4萬公斤,年銷售額突破7000萬元,300萬年客流量不僅激活了茶產業經濟,更讓村民從傳統茶鄉的生態資源中,收獲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
當夕陽為徑山村的茶園鍍上金邊,新安江的晚風送來了建德梅城鎮的樂聲。這座保留著千年州府印記的古城,正以“文旅+音樂”為媒,擴大千年古府的IP影響力。
“國外許多知名音樂節,都善于將音樂與在地特色深度融合,無論是農場的自然野趣,還是古堡的歷史底蘊,都能讓觀眾在旋律中沉浸式感受地方魅力。”談及文旅創新,梅城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古嚴州府所在地,梅城鎮歷經數年精雕細琢,完整保留并重現了千年古城的街巷肌理,也正是這份深厚的文化底氣,催生出“以樂為媒、以文塑旅”的發展新思路:“我們希望借由音樂節的流量效應,打造更豐富的文旅產品矩陣,讓嚴州古城的文化IP走出深閨、走向大眾。”
事實證明,這場“音樂+文旅”的創新實踐成效斐然。自2023年5月首場隅田川潮咖音樂節點燃古城熱情,嚴州古城音樂會、大美浙江音樂節17℃新安江嚴州古城站等系列音樂盛會接踵而至。從激情澎湃的搖滾,到舒緩治愈的民謠,多元音樂風格精準觸達不同年齡層與審美偏好的游客群體,為千年古城注入年輕活力。
在深耕音樂文旅的同時,梅城鎮更以開放姿態擁抱多元合作,引入專業音樂文化項目與傳媒團隊,致力于打造極具辨識度的文旅新符號。同時,深挖千鶴婦女精神、澄清文化等內涵,將“德文化”創新性融入文旅產品,不僅成功承辦全球女性發展論壇、范仲淹國際學術論壇等高端活動,還通過200余場宋韻書畫展、民俗“村晚”等文化盛宴,讓非遺技藝與歷史文脈煥發新生。
在杭州的鄉野間,以文旅為筆,繪就文明鄉村幸福畫卷的故事,正在更多村落里次第鋪展:錢塘區河莊街道蜀南村依托蜀山文化優勢,升級打造集休閑參觀、宣傳教育、學習培訓于一體的鄉村博物館——蜀南展陳館,展示良渚、吳越、圍墾等文化。富陽區王家宕村的浙美江堤藝術園,前身是一家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老造紙廠,經過3年改造,老造紙廠完美蛻變,成為集藝術智造體驗、藝術農業觀光、藝術教育培訓、藝術陳設展覽于一體的綜合文創園區。
從上山村的絢爛花海到徑山村的氤氳茶香,從梅城鎮的千年雅韻到更多村鎮的特色文旅實踐,站在獲評“全國文明村鎮”的新起點,杭州的先進村鎮,正讓文明之花在鄉野間蓬勃綻放,讓文旅之美浸潤人心,共同書寫著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杭州答卷。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