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力爭三年培育百家千萬產值合作社
潛江龍蝦、赤壁青磚茶、洪山菜薹……近年來,越來越多來自魚米之鄉的珍饈美味走上全國老百姓餐桌,正以獨特的品質魅力征服著消費者的味蕾。下一個刷屏的荊楚名片將會花落誰家?
5月30日,湖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三提升”暨“尋荊楚美味 品魚米之香”合作社產品遴選推廣“四進”動員培訓會在十堰市成功舉辦,來自全省各地的60余家合作社代表、行業專家等齊聚一堂,共謀湖北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會上宣布,“尋荊楚美味 品魚米之香”好食材品牌推介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將以湖北農產品為支點,做好荊楚品牌文章,通過推介一批湖北農民合作社好食材品牌,提高全省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為鄉村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們的目標,就是三年內要打造出100個‘三農’領域的千萬富翁。”湖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會長章龍告訴長江商報記者,目前,湖北產值突破1000萬元的農民合作社至少已有30家,本次活動將錨定湖北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目標,充分發揮全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范引領作用,持續做大做強鄉村特色產業,力爭在未來三年,在全省范圍內培育超過100家產值超過1000萬元的農民合作社。
集群賦能湖北好食材閃耀全國
稻田里會游泳的鴨子,海拔千米山林里的菌菇,流傳三代人的醬菜秘方……每一份食材背后,都是湖北“魚米之鄉”的鮮活注腳。
“對優質產品的質量和溯源作出保障,通過有效整合資源,讓合作社與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這就是我們合作社助農的理念。”動員會上,十堰丹江口市圣和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紅梅分享了自己經營合作社的經驗,贏得了在場同行和專家們的陣陣掌聲與肯定。
近年來,湖北各地掀起農業發展新浪潮,越來越多像吳紅梅這樣的新型“三農”人,以種植養殖合作社為平臺,盤活荒地與高標準農田,在保障農作物穩產增收的同時,大膽涉足鄉村旅游與電商領域。游客在田間體驗農事樂趣,線上訂單將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實現了從“種得好”“養得好”到“賣得俏”“賣得遠”的跨越,讓傳統農業煥發出新活力。
為進一步拓寬湖北農產品銷售渠道,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湖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決定啟動“尋荊楚美味 品魚米之香”活動,通過挖掘湖北優質農產品,讓更多的荊楚好食材走出深閨、走上餐桌、閃耀全國。
據介紹,參與本次活動的主體主要為湖北省內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合作(聯)社及合作社關聯的家庭農場、企業、種植/養殖大戶等經營主體的產品。產品要求品質優良,具有地方特色或市場競爭力,同時,須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具有合法生產經營資質,且近3年無質量安全事故或重大負面輿情影響。產品范圍主要包括糧油類、果蔬類、畜禽水產類、特色農產品類、加工食品類五種。
湖北省農民合作社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活動時間將從今年6月持續到12月,共分為四個階段,包括好食材征集階段、網絡投票遴選階段、好食材尋源造勢季、好食材豐收季等。入選的產品將通過“進社區、進商超、進景區、進展會”,提高消費者對湖北好食材的認知度和購買意愿,拓寬銷售渠道、擴大影響力,推動更多農產品走出去。
“我們尋找的,不僅是味蕾上的食材,更是荊楚味道的傳承者!”湖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會長章龍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本次活動中,將注重對湖北好食材背后的文化和故事的挖掘與展示,增強消費者對湖北好食材的情感認同和文化歸屬感,進一步提升品牌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章龍告訴記者,今年是湖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的“三提升”之年。在品牌提升方面,要通過打造區域品牌、公共品牌,打響優質農產品的品牌,叫響合作社的品牌;在企業提升方面,要培養更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要打造更多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在個人提升方面,要在湖北“三農”領域,培養更多省級勞模、國家級勞模、高級農藝師等。
“通過遴選和推廣湖北好食材,不僅能弘揚湖北飲食文化,還能展現更多湖北魚米之鄉的特色和魅力。”章龍介紹,打造本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要提升湖北農民合作社好食材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拓寬好食材的銷售渠道,加強產銷對接,促進農業合作社發展和農民增收。未來,聯合會將持續搭建資源對接平臺,助力合作社提質增效,推動全省農業產業鏈的全面發展。
“品牌+”激活農業新質生產力
眼下,湖北的山林田野間,新農人們正用智慧與汗水澆灌希望,一道道荊楚美味通過品牌化、標準化的新農技香飄四海,從田間地頭走向全國百姓的廚房,講述著新時代“魚米之鄉”的故事,一幅產業興旺、農民富足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荊楚大地徐徐展開。
如何撬動更多“土寶貝”走向市場,讓湖北優質好貨走向更廣闊天地?當天會上,多名專家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品牌強農,方能行遠。讓土特產變“金招牌”,農產品品牌建設是關鍵。
“公共品牌必須要有特定的品質,要通過修訂標準,才能避免走彎路。”湖北省地理標志產品企業聯合會首席專家、黨支部書記夏海峰,就商標注冊的重要性、使用方式、注意事項等,向與會人員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夏海峰指出,品牌是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引擎,農產品品牌建設是推動湖北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的有效途徑。農產品品牌建設不僅是營銷手段,更是整合資源、提升價值鏈的系統工程。要通過加強品牌定位與規劃、品牌傳播與推廣、品牌質量與管理,打造一批具有湖北特色的農產品品牌,提升湖北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商標是一種無形資產,一個好的商標,能給企業或者產品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湖北省地理標志產品企業聯合會專家彭中華在現場也分享了多個典型案例,指出了商標和地標的重要性。他強調,要通過標準化、特色化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湖北持續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品牌體系不斷完善。截至2024年底,全省認證的農產品品牌總數達3323個,品牌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在打造農業區域品牌方面,湖北已制定出臺《加強農業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并推進品牌共享共建機制,聚力打造潛江龍蝦、仙桃黃鱔、江漢大米、楚天好茶等區域公用品牌,產品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5月30日發布的《湖北省區域品牌培育工程實施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區域品牌培育工程,打造更多叫得響的湖北品牌,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助力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力爭用3年的時間,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知名度高、具有一定市場份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區域品牌,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點鮮明、影響力廣、創新力強的品牌體系。
如何扛起中部地區農業領域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責任擔當,奮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章龍看來,以“湖北好食材”為統一品牌形象,整合全省各地的特色農產品資源,打造具有湖北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集群,鼓勵各地農民合作社在活動中打出自己的特色品牌,將形成全省農產品品牌聯動效應,有利于共同提升湖北農產品的整體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另外,通過組織各類產銷對接活動,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反饋,幫助農民合作社調整種植養殖和生產加工方向,也將實現農產品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對接,促進湖北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希望每一個農業合作社、每一家涉農企業都能當好各個地區的領頭雁,致富一方,引領一方,為湖北‘三農’發展添磚加瓦,共同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章龍說。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